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银保监会表态:银监保监归并有利于整合禁锢资

作者:何书明 2018年04月04日 国内新闻

  银保监会亮相

  文章导读: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楼继伟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才能以及本身风险婚配才能方面“保险”和“银行”有相似性,两者都管理本身的资本收益婚配、风险收益婚配和久期婚配,银保兼并有相近性。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2018年3月26日下午3点,中国人民银行召残局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由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的决议。

  依据《人民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担任制。行长指导中国人民银行的任务,副行长协助行长任务。郭树清在会议上也表示,“当前要在央行的详细业务和行政事务上,做好易纲行长的助手。易纲行长是央行详细业务的第一担任人。”

  此前召开的银保监会议上,61岁的郭树清被宣布任命为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此次再次出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在外界看来,一方面有利于推进机构变革措施落地,尤其是触及到人员配置和权责清楚等成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央行和银保监会在新的变革措施下增强协作。“尤其是在微观谨慎政策职责归到央行后,有利于央行在今后零碎性风险防控中起到牵头作用。”业内人士评论说。

  银监保监有共异性,兼并有利于整合监管资源

  依据3月1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经过的国务院机构变革方案,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整合后,组建成为中国银行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银监会、保监会的重要立法权及谨慎规制权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3月13日上午,国务委员王勇在向全国人大作关于国务院机构变革的阐明时提到,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深化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次要目的是“处理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明晰、穿插监管和监管空白等成绩,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零碎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渐树立契合古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无力无效的古代金融监管框架,守住不发作零碎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王勇同时提到,银保监会的次要职责包括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波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理解到,关于此次部门调整,银监会、保监会外部早有预期。去年年底,两个部门的人事关系就曾经解冻,等候变革方案出台。去年以来,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多个相似的监管政策,包括管理乱象、清算成绩股权、标准资金运用等。在外界看来,随着银行与保险产品功用穿插趋同、银保协作不时深化,两大监管部门兼并契合实践需求和国际常规。

  央行研讨局局长徐忠近日撰文表示,银行与保险一致监管是顺应综合运营趋向的必定选择,一致监管有利于集中整合监管资源、发扬专业化优势,进步监管的质量和效应。同时,徐忠指出,我国近年来暴露的一些金融乱象和微观部分金融风险,身兼开展与监管两职的监管部门目的抵触是重要缘由。此次变革将开展与监管职能别离,金融开展职能由人民银行承当,能使监管者专注于监管,进步监管的专业性无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楼继伟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才能以及本身风险婚配才能方面“保险”和“银行”有相似性,两者都管理本身的资本收益婚配、风险收益婚配和久期婚配,银保兼并有相近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保监会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引见,银行业和保险业在股权、资本、负债、婚配等方面的监管自身就有共通之处,近年来银监会和保监会针对股权管理、保险产品、银行理财都相继推出了相似的监管方法。虽然两家机构的监管方向趋同,但是在详细业务上还是绝对独立的。此次变革后,职能部门会呈现兼并的状况,业务部门的调整应该不会很大。

  由分业监管走向目的监管

  “这次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方案,不是复杂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是基于对中国金融行业呈现的新风险停止的判别。”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在湖北代表团大会上发言称,此次机构变革方案“没有逃避对权利和利益的调整”,强化了功用监管和行为监管,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维护金融体系的平安波动。

#p#分页标题#e#

  纵观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沿革,监管体制已经历混业监管到分业监管的进程。建国至上世纪90年代初,金融监管根本由人民银行集中主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步伐不时放慢,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从人民银行一致监管逐渐走向分业监管。1992年到1999年时期,依据《关于金融体制变革的决议》逐步明白了保险、证券、银行实行分业运营、分业监管的准绳。呼吁行业者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标准的之前,从业者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从近年来金融业开展的状况来看,分业监管曾经不顺应混业运营的开展趋向,尤其当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多元化开展,跨市场、跨行业的业务链条延伸时,呈现了局部范畴监管不到位,监管空白,并且监管套利的状况。2015年的股市大跌、宝万之争、侨兴债等严重事情都对现有的监管体系提出了应战。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范畴、跨行业传染并缩小的特点分明,零碎性金融风险防备超出了单个范畴监管部门的才能范围。

  楼继伟在第十六届企业高层开展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曾经是混业开展到极致的金融市场,同业、通道、嵌套、非标等层出不穷,互相叠加,必需穿透到产品底层,才干辨认真正的风险收益特征。

  此外,“一行三会”在监管进程中沟通缺乏景象较为严重,沟通效率低下,监管信息的分享机制不够疏通也是此前监管体制备受争议的缘由之一。尤其近年来随同着新兴的金融业态的呈现和疾速开展,监管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也不到位,对这些新兴金融业态的行为和风险监管缺位。

  李克强总理3月2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次机构变革将银监会和保监大多数人都曾因不佳的交通状况而迟过到、叫过苦。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交通的发展却没跟得上前进的步幅,各类交通难题让交管部门伤透脑筋,如何利用AI来解决相关难题已成当务之急。汇合并,是要避免躲避监管的行为发作。

  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以为,监管时不应只看机构的称号,“不管是理财、信托、基金还是Fintech(金融科技)、P2P、众筹,不要看称号,只需具有社会资金归集功用的就要明白准入的要求;只需停止显性或隐性收益承诺的,就要具有负资本和拨备的损失吸收才能;只需存在期限错配、活动性转换这种特质,就要恪守相应的活动性风险管理规则。”他表示,很多人把微观谨慎了解为监管的架构或许哪些机构要扮演更次要的角色,其实监管的架构革新只是表象,最关键的还是监管的准绳和理念。

  开展、监管职能别离,将“监管姓监”落到实处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方案将银行业、保险业的重要立法权及谨慎规制权划入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不再担任开展规划,相关成绩由金融委一致规划,以完成开展职能和监管职能的别离,有利于将“监管姓监”真正落到实处。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全国两会旧事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金融机构变革的次要思绪曾经在2017年7月召开的金融任务会议后披露,比方成立了国务院金融波动与开展委员会,其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这都标明人民银即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有一些任务也需求人民银行牵头。

  徐忠在撰文中指出,别离监管规制与执行、由人民银行担任金融业严重监管政策的制定,次要有两个思索。一是有利于确保开展与监管职能的实在别离。监管规则外生降低了监管执行部门的自在裁量权,加强监管政策的通明度,从而保证监管者专注于监管,避免目的偏离。二是有利于防备化解零碎性金融风险。由地方银行从维护金融零碎全局波动的角度,担任严重金融监管规则制定,包括制定跨市场穿插性金融产品的监管规则完成穿透式监管,一致同类产品监管规范和规则落实功用监管,从而无效防控零碎性金融风险,无力维护金融波动。

  从国际下去看,在混业运营形式下树立起由央行统筹谨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综合监管框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以英国为例,金融危机后,本来将谨慎监管从苏格兰银行剥离的做法被否认,苏格兰银行再次承当了集货币政策、微观谨慎管理、微观谨慎监管的监管职责,就是为了顺应混业运营下强化一致监管的理想需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理解到,银监会和保监会外部都设置了谨慎规制局和法规局,组建之后这两个部门能否保存目前还是未知数。前述银保监会人士表示,目前外部正在研讨制定“三定”方案,其中就触及界定“重要法律法规”和“谨慎监管根本制度”,“二者之间既不能呈现监管空白,也不能呈现监管反复,以免添加不同部门博弈的本钱,将来监管资源如何整合还是未知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