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海南经济特区:南海之滨,技术创新之岛在崛起

作者:高楠明 2018年04月03日 新闻联播

  南海之滨,技术创新之岛在崛起

  潮起海之南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30年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应势而生。

  随同着一路探究,破浪前行,海南的科技创新开展也迎来春天——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懦夫”号再次起航、海南卫星星座将发射……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聚焦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陆海空”等范畴,努力打造领跑全国的科技创新洼地。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明天的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有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南有中国迷信院深海迷信与工程研讨所,可谓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南繁硅谷:等待效劳全国、影响世界

  轻飘飘的白色甜瓜挂满枝头,空气中洋溢着阵阵幽香。3月29日,在三亚市寒带设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大棚里,掩映于翠绿叶片间的甜瓜长势喜人,预备进入成熟采收期。

  “这是我们培育的新种类,口感松脆,甜度高,抗逆性比拟强,比普通的种类上市早,每个分量有2斤多,每斤可卖到4块5。”三亚南繁迷信技术研讨院研讨员杨小锋说。2008年以来,该研讨院挑选和推行的甜瓜新种类达2万多亩,产值超越3亿元。

  海南岛地处寒带,其共同的阳光和气候条件可以大大延长育种的周期。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种质资源,占地20多万亩的南繁科研育制种基地让中国人牢牢将饭碗端在本人手上。从杂交水稻、高产玉米到抗虫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观在这片土地上被发明;从袁隆平到李登海,一位又一位的迷信家在这片沃土上缔造着民族种业的神话。

  走在三亚市寒带设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田间大道上,路途两边随处可见育种基地。在一片黄澄澄的稻田里,国度粳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研讨员华泽田正在察看水稻的长势状况。

  “在海南停止育种,依据种类不同可以布置一年两季到三季的种植,使得农作物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育种周期均匀延长了1/3至1/2,这样培育一个新种类只需求5年左右的工夫。”华泽田说。

  “南繁是农业科研的‘减速器’、种业平安的‘避雷针’、种子供应的‘常备库’和交流协作的‘大舞台’。”三亚南繁迷信技术研讨院院长柯用春引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70%以上的农作物新种类经过南繁基地选育,南繁已成为我国农业作物育种使用研讨与根底研讨重要基地。

  近年来,海南省在严重科技专项中设立南繁专题,继续支持海南南繁科研平台建立以及南繁科技创新、效果转化,累计投入科研专项资金超越2亿元。

  作为南繁育种的地狱,海南如今每年都在吸引着非洲、西北亚、南美洲等地域的迷信家前来选育种类。“国度提出‘一带一路’建议为海南的南繁种业开展提供了宏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要争当我国农业走向世界的‘直达站’和‘出海口’。”柯用春说。

  逐鹿深海:占领深渊科考制高点

  碧波万顷、深不可测的深海里,隐藏着无量的奥妙。

  下潜,向着万米深度!深海综合探测配备“海角”号着陆器3次下潜作业,在接近7000米深度捕捉狮子鱼、大型端足类钩虾;“万泉”号着陆器和海底地震仪停止一系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作业,布放了多个具有准确坐标地位的海底标识……2016年盛夏,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中国科考船“探究一号”发明了历史。

  中国迷信院深海与工程研讨所首席参谋、本航次领队刘心成说,“探究一号”首航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科考航次运用由中国迷信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以及海南省严重科技项目立项支持,系列高技术配备共执行84项科考义务,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和数据。

  “南海是中国最深的海,具有展开深海科考的自然优势。”中国迷信院深海迷信与工程研讨所深海工程技术部主任阳宁说,目前该所已整建制落户三亚,顺利完成了马里亚纳海沟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测线、“深海懦夫”号海试义务等多项深海科考义务。

  “近水楼台先得月。”由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和中国迷信院三方结合共建的中国迷信院深海与工程研讨所给海南科研和经济社会开展所带来的变化正在渐渐显现。实践上,该所的定位就包括支撑和促进海南涉海科研、教学、高科技产业体系的建立,填补我国深海战略上的地域空白。

  在海南岛东北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并树立“海南岛鲸类搁浅记载专业数据库”、对莺歌海海域停止海底地下水排泄调查……自中国迷信院深海迷信与工程研讨所树立以来,曾经以海南远洋海域生态环境为对象展开多个项目调查研讨,并为海南展开生态维护提供迷信根据。

  2016年,海南取得了3项国度重点研发方案深海范畴立项,经费达3.1亿元,占据了科技部立项的重点研发方案深海范畴经费的三分之一。

  “海南将来可在水下摄像、水下照明、水下推进器、深水传感器设备消费等方面构成深海产业,还可以应用虚拟理想技术,让民众分享科考效果。”阳宁说。

  灿烂星空:海南卫星星座三亚起航

  “点火!”随同着震耳欲聋的宏大轰鸣声,长征七号腾空而起,拖曳着一束耀眼耀眼的白色烈焰,在海天之间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飞向无垠的星空…… 2016年6月,随着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海南与中国的航天科技严密联络在了一同。

  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相反相成,中国迷信院在三亚建立了遥感卫星空中接纳站,并在海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成立了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使得三亚的卫星数据接纳、处置和使用的科研才能在全国排名前列。

  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中国第四大卫星发射场,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再到三亚的卫星数据接纳、处置和使用的科研才能不时提升,海南以共同的区位优势在航天科技范畴确立了本人的重要位置。

  “海南具有开展商业航天的自然优秀基因,推进航天技术的商业转化和航天事业的产业化,海南具有先导示范作用。”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史贻云说,海南正在积极推进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建立,完善海南“北有文昌、南有三亚”的航天产业规划。

  明晰的街道、艳丽的绿树红花、颜色清楚的房屋……这将是海南卫星星座建成后拍回的画面。

  2017年12月14日,三亚中科遥感研讨所宣布,海南卫星星座暨“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正式启动。到2019年,海南将发射本省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卫星——“海南一号”,完成卫星在轨测试、星地对接和各零碎联测,继而投入运转卫星数据效劳零碎。

  北纬18°,南海之滨。随着海南卫星星座新篇的开启,海南航天事业将绽放出灿烂的航天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