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4月1日电 题:兰州入殓师十七载为“远行者”送行:他们只是睡着了
作者 闫姣
填充棉花,用针线缝合,依照袜子、鞋子、裤子、衣服的顺序,为逝者换上衣物。之后再停止化装,整个进程继续3个多小时……看着面容受损的逝者变得自然安详,兰州市殡仪馆入殓师方宏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明长吁一口吻,像医生做完一台极具应战的手术。
现年40岁的方宏明是兰州市殡仪馆的一位入殓师。2001年,23岁的方宏明辞去绿化任务,经人引见到殡仪馆担任入殓师一职。与其别人不同,方宏明接触这份任务伊始就找到了“存在感”,因胆小心细,任务仔细担任,几年后他被任命为班长。
“不怕,一开端就没有恐惧感。”方宏明承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该殡仪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馆业务科共有8位入殓师,只要他和同事张军会为遗体化装。时隔十多年,业务科再没进过新的入殓师,“之前招过的几批新人里,最久只坚持了十多天,都过不了两个字——恐惧。”
或许是由于从事该行业的人很少,方宏明详细引见着入殓师任务的每个步骤,他迫切希望外界能从中理解更多,“希望入殓师可以被更多人知晓,这份职业很神圣”。
除正常死亡,入殓师还要面对非正常死亡人群,交通事故、他杀、自杀……有些逝者的抽象受损严重。“需求多人几个小时才干将尸体清算洁净,这样才干为他化装。”方宏明说。
方宏明的值班室内放了一张上下床,下铺用来睡觉,上铺摆着蜡烛等祭奠用品。值班室隔壁是约1000平方米的遗体冷藏库。
“冷藏死者遗体时,要特别留意将死者的身体摆正,眼嘴闭合,否则遗领会被冻变形。”方宏明说,这是对逝者的尊重。
方宏明的遗体化装间约30平米,摆设复杂,3个高柜,1个方桌,没有门,方便直接将逝者推出来。高柜中塞满了“化装用品”,画笔、油彩、镊子、梳子等。
“不同死者的遗体要用不同的粉底和眉形。”方宏明常研讨如何进步化装技术,让逝者看起来像往常一样,“在我看来,他们只是睡着了。”
“有的遗体皮肤黄,有的很黑,依据死者肤色的不同,会运用不同颜色的粉底。”方宏明说,将脸清算洁净后,擦粉,抹匀再上腮红,眉毛和嘴唇要和死者生前相仿。
这样显得自然。
为女逝者化装时,方宏明要和遗体靠得很近,才干将眉毛、嘴巴化得美观。方宏明称,这种状况对不少人是严峻的考验。
从业17年,最忙的时分,方宏明一天要为20多具遗体化装。春去秋来,他每天5时起床,值班时,因逝者逝世工夫不确定,入殓师都要24小时在岗。
方宏明把入殓师称为“送行者”,将逝者称为“远行者”。他说,这样能淡化悲哀,既能抚慰生者,又能告慰逝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