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向好趋向分明,少数银行不良率有所回落。但是,在全体风险下降进程中,不同地域的不良存款差别逐步加大,存款区域性风险暴露。
据《中国运营报》记者理解,在阅历了存款构造调整和加大坏账核销之后,商业银行不良率普遍下降。
但从不良存款散布看,西南地域坏账上升压力依然较大。
全体资产质量向好
受微观经济企稳的影响,国际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不良率也有分明“见顶”迹象。
截至3月29日,在已披露年报的四家国有大行中,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率下降最多,截至2017年末的不良率为1.81%,降幅到达了0.56个百分点;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率下降幅度为0.07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的不良率为1.55%,是五年来初次呈现单边下降;中国建立银行2017年末的不良率为1.49%,但该行不良率下降幅度也最少,为0.0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率最低,为1.45%,同比降低0.01个百分点。
在不良存款率回落的同时,国有大行关注类存款和逾期存款的规模和占比多出现下降趋向。据统计,四家国有大行的逾期存款规模增加总额1345.97亿元。
关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已披露的存款不良率也是普遍下降。截至2017年末,安全银行的不良率为1.7%,较2016年下降0.04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不良率为1.61%,较2016年下降0.26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的不良存款率辨别为1.68%和1.59%,较2016年均仅微降0.01个百分点。
实践上,少数股份制银行关注类存款和逾期存款的规模及占比也均有所下降。关于银行资产质质变化状况,银行高管多有表态。工行行长谷澍将该行资产质量提升归结于两个要素,一方面是微观经济情势向好;另一方面,随着周期环境变化,转变了信贷体系,使其顺应经济转型时期特点。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则以为,“银行业的不良率可以说曾经‘见顶’了。”
北部风险暴露加剧
在上市银行不良率纷繁回落的同时,银行坏账散布也有了分明分化。表现最突出的是西南地域的不良上升压力依然十分大,区域性风险逐步显现。
截至3月29日,在四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年报中,仅农行西南地域的不良率微降,但相比其他区域降幅较小,其他银行西南地域的资产质量压力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在工行2017年坏账散布中,西南地域的不良存款规模为195.96亿元,较2016年115.71亿元增长了69.35%,不良率从1.64%升至2.67%;建行2017年西南地域的不良存款也从147.94亿元增至189.20亿元,不良存款率从2.30%升至了2.81%;中行2017年在西南地域的不良存款率最高,由2016年的5.33%上升至6.29%。
在股份制银行中,安全银行北区的不良率为1.94%,上升了0.52个百分点;招商西南地域的不良率为2.93%,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不良存款曾经从东部开端向北部转移,风险尚未完全暴露。”一家国有大行人士称,西南地域的经济构造与银行资产质量关系严密。由于传统产业占比接近90%,新兴产业不到10%,所以在制造业、零售批发等行业上不良较高。同时,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投资放缓,企业运营盈余状况多,招致银行坏账添加。他以为,从全国范围看,华东、华南地域不良最困难的时期根本过来了,而西南、东北、山东等地还处于风险暴露进程中,不良仍会处于一个疾速增临时。
比拟典型的是,吉林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达4.31%,在已发布监管数据的省市中位列第一。黑龙江省地域商业银行2017年末的不良存款率为2.24%,也比2017年年终上升0.27个百分点。“在国度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下,关于不良率较洼地区的存款支持需求有一些调整和战略。比方,完善风险防控措施,防止坏账损失;信贷投放更分散,更贴近民生;增强政府协调或联动等。”该国有大行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