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应该选择战略转型而不是贸易战

作者:张夕林 2018年03月31日 国内新闻

导读


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正确战略,不是与对方争锋绝对地打贸易战,而是借此时机,将内部压力转换为内在动力,武断实行战略转型,调整过度依赖内部市场的开展战略,积极扩展内需,这样做更契合中方的本身利益。从基本上调整“出口促进战略”,需求改动这一战略的两大政策工具,推进人民币过度贬值,并逐渐缩减各种消费补贴与出口退税。


来源 | 结合早报网

作者 | 余智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出口的价值500亿至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并对中国企业收买美国企业施加限制。作为无限反制,中国则宣布将对从美国出口的价值3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笔者以为,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正确战略,不是与对方争锋绝对地打贸易战,而是借此时机,将内部压力转换为内在动力,武断实行战略转型,调整过度依赖内部市场的开展战略,积极扩展内需,这样做更契合中方的本身利益。


一、中国开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中国目前的开展战略在一定水平下去说,是一种现实上的内向型“出口促进战略”(虽然中国政府从未正式宣布甚至否认实行了这一战略)。其次要政策措施是经过临时、大范围的消费补贴与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币值的低估(人民币对美元的币值临时、大幅度低于其购置力平价),来压低出口价钱,支持出口。这一战略获得了明显效果,在带动中国经济与失业增长的同时,使中国积聚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与外汇储藏。


但内向型“出口促进战略”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临时、过度执行,也给中国本身带来了诸多成绩。这些成绩包括:为出口而出口,没有到达出口的基本目的即出口与消费,外贸目的歪曲;出口产品供应过多,绝对于出口产品价钱上升,贸易条件好转;出口多而出口少,国际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升,通胀压力增大;外汇储藏无论用于购置本国国债或许其它金融产品,都面临较大市场动摇与外币升值风险。


特别是这一战略形成了对内部市场的严重依赖。中国近年来的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比重)约为25%至30%,远高于美国与日本等大国10%至15%左右的程度。内部环境发作不利变化时(例如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招致的其它国度需求缩减,以及往年美国对华发起贸易制裁影响内部需求),很容易对本国经济开展形成严重负面影响。


从中国贸易同伴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内向型“出口促进战略”的临时、过度施行,也对它们发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招致了严重的贸易摩擦。局部国度如美国从中国出口过多,对其国际企业的开展乃至生活形成了严重冲击,从而影响了其企业主与雇员的利益。这些国度单个企业主及其雇员遭到的损害,会远远高于单个消费者取得的收益。


因而,企业主与雇员会比普通消费者有更强的动机去游说政府,支持中国的廉价出口。中国政府与官媒不断努力宣传本国消费者从中国廉价出口失掉的益处,但本国政府却并不领情,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缘由即在于此。


无论从对内还是对外的角度来讲,中国都应该完成战略转型,从过度依赖内部市场转向积极扩展内需。


二、中国开展战略调整的详细对策。调整“出口促进战略”,可以采取暂时性的“自动出口限制”或扩展出口。但这些措施不能从基本上改动出口促进政策措施,不能从基本上遏制出口持续添加的深层动因。


从基本上调整“出口促进战略”,需求改动这一战略的两大政策工具,推进人民币过度贬值,并逐渐缩减各种消费补贴与出口退税。首先,推进人民币过度贬值,既可使人民币汇率反映中国临时贸易顺差的情况,也可使其无效发扬调理贸易顺差的作用。其次,消费补贴与出口退税虽不像直接出口补贴那样,属于世贸组织直接制止的“踩红线”政策,但属于其“不鼓舞”的“踩黄线”政策;对特定行业停止大规模消费补贴的产业政策,也容易被国际社会认定为政府操控经济开展,招致本国被界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度”,从而在他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中处于不利位置。


很多人以为,很多国度都实行出口退税,因此中国也应该运用。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出口退税虽然有利于本国出口企业,但不利于本国消费者(增加国际供应、抬高国际价钱),且政府要付出直接本钱。经济学实际曾经证明,出口退税对国度总体利益的影响是负面的。世界上很多国度的政府采用出口退税,并非是基于国度总体利益的思索,而是出口商游说政府维护其利益的后果。


因而,并非其它国度采用这一政策,中国也应该采用。从外贸顺差过大的理想与国度全体利益的角度思索,中国政府应逐渐缩减消费补贴与出口退税,促使企业依托本身才能与优势、而不是政府补贴与退税的支撑停止出口。


推进人民币过度贬值、缩减消费补贴与出口退税,这两个政策措施应同方向运用、构成合力,而不应该像前几年那样反方向运用(在人民币贬值时扩展出口退税,或许在缩减出口退税时推进人民币升值),使其效果相互抵消。


“出口促进战略”的调整给中国出口企业的销售、失业带来负面的冲击,应该也可以经过扩展内需来处理。首先,中国目前局部出口行业的国际需求看似饱和,但其次要缘由在于出口过多,招致国际供应较少、价钱太高,消费需求缺乏;假如增加出口,添加国际供应,降低价钱,依然有很大的内需增长空间。其次,即便局部出口行业的内需到达了饱和,政府也可以经过适当政策,引导这些行业的剩余休息力向其它行业转移。


中国与兴旺国度的差距还很大,即便以兴旺国度目前的开展形态与程度为参照,中国国际经济增长点也很多,扩展内需的空间也很大。


作者引见:

余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