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医药生物行业站下风口 入口替代谋破局

作者:何俊 2018年03月29日 国内新闻

【慧聪制药工业网】贸易战中美国开出的清单次要针对中国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资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行业都是美国的优势行业,此举将倒逼中国放慢产业晋级,医药行业站下风口,从近两日医药生物行业表现看,医药生物指数周一大涨2.8%后,昨日再度播种1.6%的涨幅,完胜上证指数涨幅。

政策助力医药出口替代

不只内部环境强化医药行业的出口替代之路,近年来医药行业也迎来政策密集发布期,医药成为政策重点扶持范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这份举动纲领中,“医药”一词被屡次提及,生物医药及高功能医疗器械成为重点开展的范畴之一。此外,《中国制造2025重点范畴技术道路图》将生物医药和高功能医疗器械列为医疗范畴先进制造两小气向。

而在以后的医药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绝对还比拟弱,局部医药品及高端医疗器械仍依赖出口。随同政策变革红利,医疗器械、仿制药等范畴出口替代空间大。同时分歧性评价政策以及新医保领取政策等也将放慢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

医药板块出口替代进程

从细分范畴来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体量上是全球第二大器械消费市场,但我国器械消费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占比仅为兴旺国度的40%,国际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临时以因由外企占据龙头位置,随着国产医疗设备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功能的不时打破,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出口替代之路逐步开启。

目前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共有40余家,体外诊断相关公司有九强生物、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等,目前国际的生化诊断市场国产试剂占有率已超越50%;免疫诊断是近年来体外诊断增速最快的范畴之一,增速达15%以上,但该市场国外厂商有分明优势。九强生物就在2016年报中表示,公司体外诊断原料仍存在局部依赖出口的风险,不过公司努力用自产原料替代出口原料,出口原资料占比已逐年降低。

在仿制药方面,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发布的第一批经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分歧性评价的药品目录,共触及12个种类、17个品规和7个企业,包括信立泰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海药业的盐酸帕罗西汀片等。随着分歧性评价的政策红利逐渐兑现,经过分歧性评价的产品或被扶持,相关企业无望扩展市场,有利于出口替代。

医药行业是出口替代的主战场,要真正完成产业晋级还任重道远,关键还要靠技术提高和创新,而这需求加大研发投入。统计显示,2016年医药类上市公司均匀研发投入占营业支出的比例仅为5%,沃森生物、海虹控股、双成药业等研发投入占营业支出比例均超越20%,绝对较高。从研发投入金额看,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2016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均超10亿元,海正药业、上海医药、科伦药业等研发投入在5亿元以上。

(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医药生物

医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