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新政能否终结垄断?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晋级提升效劳质量的指点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鼓舞原厂配件和“同质配件”在市场自在流通。原厂配件终究有何拙劣之处,《意见》的出台关于4S店的业务有何影响,汽配行业格式会否改动?记者为您一探求竟。
本报见习记者 冯阳 呼延世聪
新政
剑指汽车零配件垄断格式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国度发改委正在对汽车行业的垄断景象停止调查,并约谈众多车企,确认一些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位置等涉嫌垄断行为,并能够在近期出台相关处分后果。与之相应,奥迪宣布大幅降低原配备件价钱,奔驰自动下调保养菜单,均匀调价幅度为20%,捷豹路虎调整旗下三车型价钱,最高降价达30万。
但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普通汽车品牌并未呈现在这一轮反垄断举动中。往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结合发布国际罕见车型“零整比”(零配件的价钱之和与完好商品销售价钱的比值)系数,我国最高达1273%的“零整比”远高于国外300%的水准,让消费者震惊。
6月底,交通运输部一纸《意见》正在试图打破国际畸高“零整比”。
交通运输部在其官网发布的这一《意见》,最大亮点在于鼓舞原厂配件和“同质配件”在市场自在流通。这也意味着有能够打破车企对汽车零配件的垄断,降低零配件的价钱,完成抵消费者的让利。
探求
原厂配件和同质配件有何差异?
鼓舞汽车配件的自在流通,无疑是在向4S店的零件垄断施行整理。关于4S店来讲,汽车零件的货源补给只能由厂家提供,不允许外采。缘由很复杂,外采会对汽车消费厂家的利益形成损害,但作为4S店一方,能否存在外采的状况我们不得而知。
据一家4S店的售后担任人引见,普通一个汽车零件的消费厂家大都有3-4家,但只跟其中一家签署供货协议。例如全国有N家消费前大灯的厂家,但该品牌汽车只跟A厂签署供货协议,因而A厂所消费出来的车灯就是所谓的“原厂配件”,会贴上该品牌的LOGO作为原厂配件的标识;但由于B厂、C厂和D厂消费的大灯都契合国度相关的质量规范,那么这三个厂家消费出来的就是所谓的“同质配件”,再有其他状况,例如小作坊消费出来的配件可以说就是“副厂配件”了,而“同质配件”和“副厂配件”都不会贴上相关的汽车品牌图标。但作为该品牌汽车的4S店,订货时只能从指定厂家订货,也就是只能从A厂处拿到补给货源。而现实上由于质量规范是一样的,原厂配件、同质配件可以说简直没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品牌标识,原产配件简直每个包装上都会有品牌的LOGO,价钱也因而会抬高一些。
该担任人通知记者,为了本人的品牌,汽车厂家选择供给商的时分大都会权衡利害,从质量和价钱上对多个厂家停止比照,“举个例子,我们原来CD机推销的是索尼的,但由于汽车价钱不断下降,我们就换成了其他品牌,虽然后者一定没有前者好,但价钱廉价,在车价下降的同时照旧能保证既得利益。”从另一个角度看,关于消费配件的某些大集团来讲,同时担任着多个主流品牌的配件,如轴承、制动钳、刹车片等,因而必定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不然假如指定的原厂发作所谓的“摧毁性”事情,那么该品牌汽车的整条消费线就会停掉,利益损失可想而知。
4S店
盈利形式成焦点
4S盈利点可分为整车销售利润、装具、装饰利润、保险续保以及售后维修,从该担任人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可以看到,配件销售额仅占总营业额的11%,而它所发生的利润高达61%,也就是说4S店超越60%的汽车利润来自售后效劳,而售后效劳中汽配零件又占了次要地位。通常来讲,车主拿到零件的流程是这样的:配件供给商 厂家 4S店 车主,要想订一个配件,作为两头效劳者的4S店需求先往厂家打配件款,厂家见款后才会发货,而4S店的订货价跟销售价利润在20%-30%,也就是车主是发生这局部利润的提供者,因而打破零件的垄断可以让众多车主直承受惠。
准绳上车主只需到4S店修车,用到的一定是原厂配件,除非4S店外采副厂,客户蒙在鼓里不知情,“保修期内进4S店修车的会多,出保的车根本上都流失了,除非外边修缮厂修不了,”该售后担任人说道,这种景象会跟品牌的价位成正比,例如品牌价值越低,不进店维修,流失的就越高;反之品牌越高,反而流失的绝对少些。“夏利、捷达、长安、桑塔纳之类的,遍地都可以修,何必非要去4S店停止低价维修,因而普通都是哪儿廉价去哪;相反奔驰、宝马[微博]、沃尔沃大都有技术垄断,外边修缮厂修不了,因而只能进4S店。进了4S店改换零件停止维修,免费是有固定规范的,所以车主也只能乖乖掏腰包。”该品牌售后担任人表示,假如《意见》经过并成文施行的话,必定会改动目前汽车售后市场的格式,并对4S店的垄断位置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完成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消费者来讲还是很情愿看到的。
经销商
“我们都盼着政策能快点落实”
#p#分页标题#e#东联汽配城是石家庄较大的综合汽配中心,规模不一的汽配店和快修店简直可以处理汽车一切售后成绩。记者离开东联汽配城,希望可以采访到汽配经销商关于该《意见》的看法,但是少数任务人员都三缄其口。
弘顺汽配是一个有着两间门脸的中等规模的汽配店,大大小小的零件摆满了四个货架,一墙之后的仓库也堆满了各种配件。据该店张老板引见,店内的确有一些原厂件,但是价钱较高。“配件也分高中高档,原厂件就是最高的那一档。”张老板说,原厂件的价钱比中档的品牌零配件高出2-4倍,但是比4S店同一产品的价钱略低,“4S店也有来拿货的,但都是零星的配件,大批量的没有。”。
记者走访多家汽配店和维修店,关于能否销售原厂件的成绩,大多给与了一定回答。这些原厂件虽然渠道不明,但也逃不出从主机厂或4S店流出的能够。也就是说,该意见所鼓舞的放开原厂件的销售曾经在市场上暗中存在,只是规模无限。
张老板说,这个《意见》外行业内早就传播开了,一旦落实势必降低原厂件的价钱,为汽配行业带来极大利好。但是不晓得何时可以成行,大家都在张望。“我们当然希望落实地越快越好。”张老板充溢等待。
业内资深人士刘先生以为,《意见》想要实施在管理和执行上还存在很多阻力,并不会冲击4S店的现有业务。在他看来,汽车行业垄断的本源在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方法》,车企在销售和售后等各方面都具有相对话语权,“甚至连赠品的发放都由车企决议。”刘先生说:“4S店受制于车企的场面不改动,垄断的格式就不会被打破。”
交通运输部出台的《意见》关于“原厂配件流入售后市场”只是“鼓舞”而非“强迫”,因而自动权仍然掌握在车企手中。“假如政策可以迫使车企直接降低原厂件流入市场的价钱,那才是抵消费者最大的实惠。”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汽车配件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河间、任丘等地有很多为企业代工的汽车配件作坊,这些小作坊成为汽配城甚至一些4S店的货源。“4S店也从东联一类的汽配城进货,曾经是石家庄汽配行业地下的机密。”在他看来,关于非中心配件,很多副厂件与原产件之间只隔了一个“LOGO”的间隔。而中心配件,例如发起机、变速箱,多出自技术程度更高的品牌厂商,小作坊基本无法效仿。
该业内人士以为,废除对4S店以及原厂件的科学,经过市场选择的方式降低对车企的依赖是另一种打破垄断的途径。“其实4S店的人只是‘换件工’”。依据他的经历,很多路边的维修小店不只手艺出色,效劳态度好,并且比4S店价钱廉价一半以上。而在天猫[微博]等网上商城,米其林、博世等汽车配件销量继续走高,越来越多电商平台开端涌入汽车售后效劳行业。消费者可以经过这些平台购置到价钱实惠的零配件,然后自带前往维修店改换装置。另外,同种车型的车友也可以组团维修,经过规模优势倒逼维修厂降价,从而取得全体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