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1部剧”公司占90% 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大洗牌

作者:何悦 2018年03月29日 国内新闻

  一夜之间,北京的柳树似乎都绿了。3月26日,在一个20 ℃的“春日”,素有电视剧行业风向标之称的2018年北京电视节目买卖会(春季)(以下简称“春推会”)正式开幕。

▲2018年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春季)现场人潮涌动(每经记者 白芸摄)

▲2018年北京电视节目买卖会(春季)现场人潮涌动(每经记者 白芸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本届春推会共搜集参展项目1221部、近6万集。其中,电视剧项目867部,网络剧95部。

  从2016年的750部,到2018年的1200部,春推会的参展电视节目数量逐年递增。不过实践上,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取得发行答应证的中国电视剧总数却在继续下降,这或许意味着电视剧行业将迎来洗牌期。

  “无论是电视剧的部数还是集数,史无前例地最近几年都在下降,而且这个态势这两年逐步加剧,一个良好行业就是好的企业、好的剧将会失掉更高的收益,不好的企业和产品逐步加入这个市场。”清华大学影视传达研讨院院长尹鸿在“走进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开展北京论坛”上如是说。

  尹鸿:马太效应促使电视剧行业转型

  从1958年至今,中国电视剧行业曾经走过六十年的芳华。网剧衰亡、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平分春色、年老群体成为影视公司争相讨好的对象……这个行业阅历着越来越多的变化。而如今,电视剧总数呈下降趋向,头部精品剧占据相对制胜位置,内容为王、以质取胜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

  据《2018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开展报告》显示,2011年~2017年经过备案公示的电视剧总量在1040部~1221部之间动摇,电视剧数目并非逐年增长,2013年、2017年均较前一年数量有所下降。同时,消费完成并取得发行答应的电视剧总量近六年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506部,增加到2017年的313部。

▲国产剧的生产、播出量均在下降(每经记者 白芸摄)

▲国产剧的消费、播出量均在下降(每经记者 白芸摄)

  对此,尹鸿以为,这一变化实践有利于电视剧产业的安康开展。“全体来讲,电视剧创作消费的数量有所下降,随着渠道的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品剧的呈现,质量绝对平平的作品越来越难以找到生活空间,招致行业呈现优胜劣汰的场面,我不断以为这是一个好的场面,每年有少量的质量不高的产品,在市场上构成各种各样的竞争手腕,影响这个行业的安康开展。”

  多数精品剧在占领市场、淘汰低质量剧的同时,也引发了各大电视台、网络播出平台对头部内容的争夺,头部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多数强势平台。

  “收视率排名靠前的几家电视台越来越占有支配性位置,收视最好的20部剧,有两位数以很多朋友说,共享纸巾机是一个广告机,但我们不是这样定义它,我们定义它是一个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的终端机,从线下吸入流量,重新回到线上,以共享纸巾项目作为流量入口,打造全国物联网社交共享大平台。上的占比都在前四家,少量的卫视曾经加入了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规模效益,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成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为传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天地。对热点剧的竞争才能,网络播出方面也在越来越走向集中化,依然是前四位有两位数的占比,而其中前三位愈加突出。马太效应自身会反过去促使这个行业停止调整转型,不再以产品数量为基本,而以质量、版权为基本,这是一个十分分明的变化。”尹鸿说道。

  索福瑞媒介研讨客户总监龙长缨也异样提到了电视剧行业的马太效应景象。“九家卫视播出的首轮剧占到整个的70%,而且资源垄断的水平越来越高,前九家卫视本人的首播剧占比十分高,简直部部都是首播,但是首播剧的竞争是十分严酷的,很多频道都是咬牙坚持。”

▲电视剧制作公司中,九成年均生产“1部剧”(每经记者 白芸摄)

▲电视剧制造公司中,九成年均消费“1部剧”(每经记者 白芸摄)

  此外,从制造机构角度来看,电视剧行业还面临着力气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的成绩。据龙长缨现场发布的《电视剧收视报告》显示,2013年~2017年前三季度,仅消费“1部剧”的公司占比从75%升至89.4%,占比迫近九成。其中,2017年前三季度,消费“2部”剧的公司占比仅为6.2%。

  侯鸿亮:反映中国现状的史诗电视剧缺位

  在电视剧行业面临洗牌的趋向下,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剧成为各大电视剧制造公司的最次要诉求。那么就又回到了这个每年都要讨论的、稍显陈词滥调的话题。

  打造出《琅琊榜》《欢乐颂》《假装者》《内科风云》等抢手精品剧的著名制片人、正午阳光影视无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以为,作为制片人很重要的就是两个事,第一个是你拍什么,第二个是怎样拍。

#p#分页标题#e#

  关于拍什么,“不要本人骗本人,要拍本人想拍的。”侯鸿亮说,“每一个创作者还是要看得见本人的内心想要什么,千万不要思索这个市场如今盛行什么,就去拍什么,事先《假装者》火了当前出来二十多个《xx者》,这就是跟风,我特别自豪的是我之前所拍过的一切的戏,我团体都是喜欢的,有些是由于题材类型我特别喜欢,有些是和新的播出方式相结合,比方我们第一次做纯网剧,我觉得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去理解,你只要参与当前才干真正晓得将来这个新的科技开展对我们的行业会发生什么影响。”

  而关于怎样拍,侯鸿亮则表示必需坚持专业性。“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的门槛比拟低,各行各业都会涌出去,专业性就不足为奇。过来有几十家互联网平台,如今能买得起版权的能够就剩下三四家,过来一切的卫视都能播新剧,或许是不错的首轮剧,如今只剩下七家左右。电视剧制造公司能够注册的有两万多家,拍过戏的有几千家,实践可以每年坚持有一部戏的,能够也就是有这么几十家、上百家。这个时分就是大浪淘沙,留上去的是胜者,否则就被淘汰。不要觉得无视市场的规律、专业上的技艺,有了钱、演员、IP可以拍一部戏,其实不是的,还是需求我们仔细来看待”。

▲2018年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春季)现场(每经记者 白芸摄)

▲2018年北京电视节目买卖会(春季)现场(每经记者 白芸摄)

  在创作反映1978年~1992年变革开放的《大江大河》时,侯鸿亮认识到,“中国如今是真正意义上世界强国,但是我们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电视剧作品来表现中国的现状,这是我们最该表现的,而恰恰也是我们作品里目前出席的。”

  如何拍一部能反映中国现状的史诗性电视剧?“很困难。”侯鸿亮对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记者婉言称,“需求找到合适电视剧表达方式的,代表时代变化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如何让观众承受这团体物和故事能代表这个时代?这很难。(我们)不断在努力预备这类题材,但还是很困难,编剧还需求更多地做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