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全国高校新增2311个专业:“大数据”“板滞人工

作者:张熙一 2018年03月25日 国内新闻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本次涌现的 AI、区块链和物联网热潮不同于以往,将对产业、社会和生活产生真正堪称“颠覆性”的变革。IT 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地“换脑”: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刷新,全面升级。备案和审批后果显示,全国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105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06个,算计新增2311个专业。

新增专业中,“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热度最高,“马克思主义实际”、“网络空间平安”及各类小语种专业等也较为抢手。另有241个专业被撤销,51个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

成立于2017年5月的中国社会迷信院大学此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最多,达17个。该校另有新增审批本科专业3个,辨别为马克思主义实际、财政学和金融学。

3月23日,中国教育迷信研讨院研讨员储朝晖承受磅礴旧事()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大热专业是依据新技术开展需求增设,但作为大学阶段的标准专业仍需生长开展。储朝晖以为,增设专业的次要价值是“在高校和研讨范畴为其提供空间和位置”。

大数据专业获批高校猛增近8倍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最为抢手。依据统计,共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21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为最多省份。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也有较多高校成功获批。

2016年2月,教育部发布新增“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简直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

该专业备受高校喜爱与国度鼎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开展及该产业人才奇缺相关。国务院2015年8月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开展举动大纲的告诉》,明白鼓舞高校设立数据迷信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育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

为配合中央大数据产业规划,处理人才缺口成绩,众多高校也需在大数据人才培育方面发力。

努力于大数据产业规划的贵州此次共有8所高校新增大数据相关专业。依据日前发布的《2018年贵州省人才需求信息目录汇编》,外地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范畴(行业)次要为大安康医疗产业、教育科研、大数据产业。

《北京日报》3月21日报道称,河北五个大数据专项实验区曾经初见成效。下一步,河北将建立京津冀国度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打造千亿元级大数据产业集群。而此次“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高校中,河北也有13所。其中河北经贸大学官方微博3月22日称,最新获批的“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自2018年起开端招生。

早在2013年,重庆曾印发过一份《大数据举动方案》,明白提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外地名校重庆邮电大学此次也成功获批“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该校副校长陈前斌3月14日承受磅礴旧事采访时称,该校在重庆市政府支持下,与科大讯飞协作树立人工智能学院。据其引见,“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将会放在人工智能学院,往年开端招生。

“机器人工程”持续大热

依据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后果,此次共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其中江苏共有10所高校高校请求设立该专业(包括驻苏部属高校)。

财新网2016年3月份报道称,教育部当年3月7日发布的2015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后果显示,坐落于南京的西北大学率先在本科设立了“机器人工程”专业。西北大学是教育部部属重点院校,而此前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多为中专或许技校。

据磅礴旧事梳理,2017年,教育部发布2016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后果,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增至24所,往年这一数据到达60所。

“机器人工程”专业大热的面前,是人工智能行业的继续开展。据《经济察看报》3月6日报道,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需求旺盛,有经历的就能月入八千。而《信息时报》3月2日报道称,有企业为机器人工程师开出2.5万元月薪。

磅礴旧事此前报道,在人工智能范畴颇有“野心”的成都2017年年底发布人才蓝皮书,称“人工智能产业范畴的人工智能架构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开发师、仿活力器人研发工程师等9类人才紧缺”。这一状况也在其他中央不同水平地存在。

人工智能行业究竟短少什么样的人才?《经济察看报》上述报道称,一是一些逻辑算法方面的人才,二是基于一些中心技术平台如人脸辨认、语音辨认等线上云端可以运用的人才,基于平台开发的人才,三是大数据人才,四是人工智能硬件产品人才,对新的终端产品有所理解,比方机器人等。
#p#分页标题#e#

也正因如此,重庆邮电大学此次请求新设专业不只包括数据迷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也包括“机器人工程”专业。该校副校长陈前斌3月23日通知磅礴旧事,新“机器人工程”专业“外延比拟丰厚,包括机械控制等”,因而没有放在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而是放在该校自动化学院和先进制造学院共同招生。“这两个学院对接效劳中央配备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在工业园区树立机器人产业研讨院等,就‘机器人工程’专业设置而言,从招生和培育都比拟精确。”

3月23日,中国教育迷信研讨院研讨员储朝晖承受磅礴旧事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大热专业是依据新技术开展需求增设,但作为大学阶段的标准专业仍需生长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储朝晖以为,增设专业的次要价值是“在高校和研讨范畴为其提供空间和位置”。

“专业如何开展仍需依据将来实践状况来确定。对相关范畴有兴味的先生可以进入这个专业,但需持久对待,局部专业的淘汰率或许较高,不够波动。”储朝晖说。

“一带一路”带火小语种

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后果显示,北京本国语大学此次新增审批专业14个,全部为此前没有的小语种专业。其中包括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桑戈语等。

这延续了最近两年新增专业的一个趋向去年,北京本国语大学新增小语种专业为11个,异样均为新专业。此外,天津本国语大学、北京第二本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辨别新增13、8、 6个小语种新专业。另有扬州网2017年3月份报道称,该年江苏35所高校新增101个本科专业,其中小语种就占了五成。

昆明日报2016年3月报道称,在小语种人才需求量剧增的背景下,云南省内还有多所高校都增设了小语种本科专业,且以南亚、西北亚国度的语种为主。如云南财经大学和大理大学都增设了缅甸语本科专业、云南民族大学增设了孟加拉语本科专业、云南师范大学增设了阿拉伯语本科专业等。

依据教育部数据,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新增6个小语种专业,均为南亚、西北亚地域语种。而在往年教育部发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后果中,当选“一流高校”不久的云南大学便增设了印地语,云南民族大学则持续新增了两门小语种。

3月23日,云南大学宣传部相关教师通知磅礴旧事,增设小语种专业,次要是出于“效劳云南省面向南亚西北亚辐射中心”的需求。

中国青年报3月19日曾报道称,为效劳“一带一路”建议,云南民族大学南亚学院7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开课,成为云南独一一所拥有南亚国度7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的初等院校。加上此次最新获批的两个,云南民族大学已有9门小语种。

储朝晖以为,小语种大热有两个背景,一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次要面向欧美,开放面比拟狭隘,目前已不能满足实践需求;二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协作深化推进,小语种人才的培育也是基于同沿线国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度经济文明交流的理想需求。

“这些小语种专业能否可继续开展,依然要看这一批先生毕业后的情况来决议。”储朝晖通知磅礴旧事,近期本人也到过多所增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调查,总的来说“有名少实”。“要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还存在很多成绩和妨碍,比方师资、设备实习、失业环境等环节,诸多成绩没有处理好。”储朝晖以为,这些专业能否“可继续”仍需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