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库存与应收账款折射行业变局

作者:王阳 2018年03月22日 国内新闻

景气行业隐约见萧瑟秋风

    由于支出与利润目标表现的是运营活动的效果,不能反映运营活动进程中供求单方彼此互相控制的力气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提早“预示”行业景气度的变化。而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的增减,则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反映运营活动进程中供求单方互相依赖与控制力气的变化。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不同运营时期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增长速度”的上升与下降动手,定量剖析上市公司产品供求态势的变化,进而推断行业景气度的变化。

    钢铁、机械昌盛的面前

  对样本公司“产成品库存”分行业的统计后果显示,钢铁行业往年上半年产成品库存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增长速度相比上升76.47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4.26个百分占,出现出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均高速增长的“双高”特征。
  无独有偶,机械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也比去年同期增速上升40.9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增速上升了33.40个百分点,亦出现出产成品为存与应收账款增速双高速上升的“双高“特征。此外,石化、食品、通讯、家电行业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速上升幅度也较大。
  依照我们后面对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所作的剖析,依据表2所显示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推断:钢铁冶炼与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出现出了供大于求的特征,行业景气度曾经有所下降。实践状况如何呢?
  国度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往年二季度以来,受微观调控政策影响,国际钢材市场需求和钢铁消费增速回落。二季度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1.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06个百分点。钢产量同比增长16.3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0.02个百分点。从价钱看,钢材价钱也呈现了不同水平的下跌。特别是修建用钢价钱下跌幅度较大,最大下跌幅度到达30%以上,而板材价钱下跌幅度较小。进入6月份以来,钢材价钱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这种上升是超跌之后的反弹而不是反转。总体上看,钢材价钱仍将呈窄幅震荡回落之势。
  由此可见,样本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的“双高”特征,正是对钢铁行业总体运转态势的客观反映。不只如此,我们以为,这种较为分明的“双高”特征,也预示着钢铁行业的景气度在短期内难有较大上升。
  如前所述,依据国度相关部门的统计,修建用钢价钱下跌较大。而板材等产品价钱下跌幅度较小。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能否反映这种差别呢?我们对样本公司的统计后果显示,武钢股份、华菱管线、八一钢铁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速上升较快,而其他钢铁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长速度上升幅度较小。
  按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武钢股份的主导产品有冷轧及涂镀板、冷轧硅钢、热轧板卷、轧板等。即便受微观调控影响,其局部产品市场需求依然较旺盛。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速上升,次要与其收买集团公司资产,兼并报表范围变化有关。华菱管线的产品有线材、棒材,以及钢管、型材、铜盘管、内螺纹管等,次要属于修建用钢。八一钢铁次要产品根本上也是修建用钢,包括普通线材、高速线材、螺蚊钢等。由此可见,不同钢铁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长速度的变化差别,根本反映了不同钢材种类价钱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差别。
  从机械行业的状况看,依据国度相关部门的统计,机械产品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微观调控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控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市场需求,招致企业承接的消费订单增加。由于清算在建工程和中止新项目下马,使一些原定下马的项目因而而被延缓甚至取消,从而影响机械行业的总体市场需求,表现为机械企业订单承接量的直接增加。据统计,从5 月份开端,一些重点企业所承接的消费订单呈现了分明的下降趋向。二是由于银行增强信贷管理,能够使一些机械行业用户呈现资金周转困难,招致机械类企业应收帐款上升。
  由此可见,机械行业样本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增长速度相比大幅上升的统计后果,较好地反映了机械行业目前这种总体需求下降、销售回款困难、企业竞争加剧的场面。
  支出与利润目标能否反映出行业运转的实践状况呢?假如我们仅仅调查利润目标,那么,钢铁与机械行业的各项利润目标均完成了不同水平的增长,出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现象。而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速的大幅上升,则向我们提醒了这种昌盛面前的另一面一丝丝若隐若现的“萧条”迹象。

  煤炭、建材在普遍惜售

  往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上升了32.21个百分点,而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仅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建材行业也出现出相似的状况。往年上半年,建材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上升了13.68个百分点,而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仅上升了0.45个百分点。
  从应收账款的状况来剖析,我们以为这两行业产品销售不存在畅销成绩。煤炭行业库存上升,与上半年国度力保电煤供给,要求煤炭企业扩展消费有关,同时也与全国性运力紧张不有关系。而建材库存的增长,能够与相打开市公司管理层对产品价钱有下跌的预期从而存在“惜售”心思有关。实践况如何呢?
  依据国度相关部门的统计后果,往年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销量均创历史最好程度,煤炭供需总体均衡,局部地域和多数煤种需求偏紧。一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依照国度要求,尽最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大能够保证电煤供给,上半年国有重点煤矿实践完成重点合同订货方案的226.5%。由于煤炭继续紧俏,企业赊销拖欠款下降。这就是说,煤炭行业的景气度受微观调控的影响不大,至多在上半年还没有显现出来。由此可见,样本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的增速变化,根本反映了煤炭行业的这种实践运转情况。
  就建材行业的状况而言,由于我们选择的样本公司大局部是水泥类上市公司,因而,我们以水泥行业的相关状况为例来停止阐明。依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后果,国际水泥市场受微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二季度开端,国际市场对水泥需求下降、价钱也有所降低,一般地域降幅还较大。但是,6月份水泥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转降为升,这阐明水泥企业增强了国际市场开辟,从而局部抵销了微观调控带来的对市场需求的不利影响。
  从价钱看,由于煤、电价钱的下跌,一些地域的水泥的销售价钱已接近消费本钱价。在这种状况下,必定使得一些企业高管人员产对产品发生“惜售”心思,导至产成品库存呈现一定水平的上升。而表2中建材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上升与应收账款增速根本持平的统计后果,也较好地反映建材行业的这种开展态势。

  化工、造纸景气度向好

  往年上半年化工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下降了25.30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下降了7.71个百分点;造纸包装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71.4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10.5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两个行业市场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向好的结论。那么,实践运转状况又如何呢?
  依据统计,往年上半年化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与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0%。从应收账款的状况看,化肥子行业应收账款同比下降了9.83%,农药子行业应收账款同比仅增长了4.42%。从产成品库存来看,化学肥料子行业产成品库存期末余额增幅仅增长1.5%,化学农药行业产成品库存期末余额反而下降了5.73%。表2中样本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的统计后果,较好地反映了往年上半年化工行业,特别是化肥、农药子行业景气度向好的态势。
  造纸行业往年上半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支出辨别完成24.96%和25.72%的增长,产销率接近100%。其中,纸及纸板业是全行业利润的次要奉献者,上半年完成利润总额49.89亿元,占全行业的四分之三强。
  造纸行业上半年应收帐款期末余额增长11%,远低于销售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纸浆子行业上半年对外赊销欠款不增反降,纸及纸板业对外赊销欠款同比仅增长6.94%。从产品价钱看,6月份造纸工业品出厂价钱指数比上月进一步攀升0.1个百分点,达101.7%,是去年10月份价钱指数上升以来的最高点。市场需求之旺盛由此可见一斑。
  进入七月份以来,这种红火场面得以延续。17月造纸行业三大种类产量增幅均在20%以上;且销量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出现出产销两量的态势。特别是纸浆,供不应求的格式十分分明。17月全行业利润总额增长26.85%。
  假如仅仅从造纸行业利润目标增长状况剖析,我们能够很难领略到造纸行业景气度这种蒸蒸日上的场面。大意的投资者假如疏忽了主营业务支出增长36.44%的数据,只留意到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55%的数据,能够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而样本公司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增长速度的统计数据,则较好地提醒了行业景气度的这种变化。

  存货剖析中的两个成绩

  应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目标的变化来剖析上市公司产品供求态势的变化,曾经为广阔投资人所谙熟。但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不只涵盖了产成品,还包括各类原辅资料、在产品、半成品等。因而,“存货”剖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成绩
  存货 ≠ 产成品库存
  依照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执行)中给出的定义,存货是企业在正常消费运营进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许依然处在消费进程,或许在消费或提供劳务进程中将耗费的资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资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存货中不只有产成品、商品,还有各类资料、在产品、半成品等。产成品库存只是“存货”中的一局部。也就是说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与“产成品库存”在内容与金额上都不能划等号。
  既然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与产成品库存在内容与金额上都不能划等号,那么,二者的变化趋向能否分歧呢?也就是说,我们能否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增减趋向来替代“产成品库存”的增减趋向停止剖析呢?
  我们在深沪股市A、B股上市公司中,选择主营业务突出、行业特征鲜明,并外行业内具有“龙头级”位置且具有“产成品库存”可比信息的1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停止统计剖析。后果标明,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增减趋向,有时与“产成品库存”的增减方向分歧,但增减幅度大相径庭;有时连增减方向都不分歧。据此我们以为,假如复杂地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增减,来剖析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变化的趋向,难免会失之偏颇。
  效劳业存货 ≠ 制造业存货
  不同行业的消费运营特征不同,存货的内容与分类也不尽相反,甚至有实质的差别。依据企业的性质、运营范围以及存货的用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制造业存货、商品流通业存货与其他行业存货。
  制造业的存货次要包括原资料、委托加工资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产成品。商品流通业的存货次要包括商品、资料物质、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其他行业如旅游酒店等效劳性行业,既不消费产品也不销售产品,通常将供业务活动运用的物料用品、办公用品等,作存货处置。
  由此可见,由于“存货”实践内容不同,效劳业存货增减剖析关于市场供求关系剖析简直没有意义。财政部2001年11月21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原则存货》在开篇中就明白界定:本原则不触及因建造合同而构成的在建工程、农业企业播种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以及家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因而,我们以为,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剖析,次要适用于制造业与商品流通业上市公司。

  产成品库存的两个成绩

  产成品(存货) ≈ 库存商品
  鉴于上述剖析,我们不以上市公司活期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里列示的“存货”数值作为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剖析的根据。所剖析的行业也次要限于制造业,而不触及电力、传媒、酒店旅游等不具有鲜明的产品制造特征的行业或效劳业,也不包括修建、房地产等行业。那么,如何取得“产成品库存”的相关信息呢?
  为了进一步标准存货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1年11月21日公布了《企业会计原则存货》(2002年1月1日失效)。该原则规则,企业该当披露资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类存货的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及总额等等。但该原则并没有对“产成品”与“库存商品”的区分做出明白的、硬性的规则。
  从活期报告披露信息的实践状况看,上市公司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存货”的价值外,大都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列示“存货”的分类信息,如“原资料、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有关存货的信息中,呈现了“产成品”如“库存商品”共存的景象。而局部上市公司将“产成品”与“库存商品”兼并为“库存商品”一同披露。正由于如此,我们在统计剖析时,关于“库存商品”与“产成品”不加区分,而将其合二为一。
  产成品库存增长 ≠ 畅销、积压
  由于产品消费、销售、运输等环节周期性要素影响不可防止地存在,因而,企业总是会有一定量的产成品库存。但是,由于产品消费前企业需求领取款项购置原料,在消费进程中要领取工人工资及少量的其他管理费用,因而,产成品库存意味着对公司运营资金的占用。产成品库存过度添加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构成对运营资金的少量占用,会减轻企业资金占用本钱;另一方面,假如积压工夫过长,形成库存产品技术落后甚至处于淘汰行列,将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那么,是不是产成品库存大幅增长一定意味着该产品市场需求不旺、畅销积压呢?
  由于不同的行业消费运营特征不同,在每一运营年度的不同运营时期,产成品库存的增长特征也不尽相反。也就是说产品的消费与销售存在时节性特征。如一些集团购置产品的销售淡季在每年的第3、4季度之间,因而,上半年存货增长会较高。在停止产成品库存剖析时,不能复杂地只看产成品库存期末的增长速度,而要比拟以今年度同期的增长速度,剔除消费与销售的周期性要素的影响。
  此外,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钱处于上升周期时,往往对价钱下跌有更高的预期,此时企业产成品库存的高速增长,能够意味着是“奇货可居、待价而沽”。此时的市场供求特征是供不应求;而当企业的产品处于下跌周期时,产成品库存的高增长往往预示着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加剧、产品畅销,并有能够构成库存积压。此时的市场供求特征是供过于求。
  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下,往往企业的现金销售率较高,应收账款不应呈现较大的增长;在供过于求的态势下,往往企业的现金销售率较低,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因而,在产成品库存剖析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应收账款的增长状况停止综合剖析。
  我们以为,可以经过不同运营年度相反运营时期的“产成品库存期末余额增长速度”的上升与下降,来剖析上市公司产成品库存的变化趋向;同时,还要结合应收账款的增减状况停止综合剖析。

  应收账款剖析中的几个成绩

  在应收账款剖析中应留意以下成绩:
  应收账款增长 ≠ 市场需求下降
  应收账款对企业效益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占用企业的活动资金,添加资金运用本钱。企业在供、产、销的各个环节都要“垫付”少量的活动资金,假如产品销售之后不能发出资金,将加大企业资金占用本钱;二是一旦构成呆坏账,将直接耗费企业的利润。久而久之,还有能够形成企业消费运营循环中缀,企业运营难以为继。
  因而,关于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总是希望应收账款的规模越小越好、账龄越短越好。那么,是不是应收账款增长就一定是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需求不旺所致呢?我们以为要结合应收账款构成的详细缘由停止详细剖析。在正常消费运营状况下,构成应收账款的缘由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销售与货款结算存在工夫差,构成应收账款。在企业的实践运营活动中,由于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产品运输周期与货款结算周期的存在,使得企业不可防止的发作应收账款。在这种状况下构成的应收账款,往往账龄很短。如一些以代销为次要营销形式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先销售,在下半年甚至年底才与代销商结算货款。因而,这些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中往往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高。
  二是因产质量量保证扣款,构成应收账款。如一些大型设备销售后,用户往往要求预留产品价钱的10%甚至更高的款项,作为产质量量保证款。当上市公司消费与销售规模扩展时,相应的质量保证扣款也会相应增大。这就是说,当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时,能够与其消费与销售规模的扩张有关。在应收账款剖析时,不能仅仅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增长幅度的上升与下降来推断市场需求态势的变化,还应结合主营业务支出的增长速度来停止综合剖析。
  三是同业竞争剧烈、市场需求不旺,企业不得不采取赊销方式销售,构成应收账款。由于赊销售方式,购置方可以在不领取货款的前提下取得产品的运用权,降低了购置方的运用本钱,因而,在产质量量、销售价钱等要素分歧的前提下,赊销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促销方式。在赊销的同时,应收账款也就发作了。从实际上讲,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往往不是采取赊销而是要采取“预订”的方式销售,并要按产品售价收取一定比例的预收款或称“订金”。
  因而,只要在消弭了产品消费与销售的时节性要素与企业消费规模扩张要素的影响之后,我们才干推断应收账款的增长是市场需求不旺所致。当然,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到达操纵利润进而操纵股价的目的,往往假造虚伪销售合同、虚增应收账款,也是招致应收账款异常增长的次要缘由之一。对此,我们必需详细成绩详细剖析。

  要区分“新增”与“历史”

  由于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应收账款,是一个期末余额(净值)的概念。它是期初余额加上本期新增额减去本期发出额(应收账款原值),并在此根底上提取坏账预备之后的净额。我们以为,本期新增应收账款与发出应收账款的变化,均能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供求单方互相依赖与控制力气的变化。但期初余额反映的是上一个运营时期的供求单方互相依赖与控制关系。假如仅仅以期末余额的相对额比来做为剖析根据,由于有期初余额的存在,因此,会遭到“历史”要素的搅扰,不能很好地反映供求单方互相依赖与控制力气的变化。
  但是,由于信息披露等方方面面的缘由,我们无法取得“某一运营时期新增应收账款”的精确数值。为此,我们用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增长速度之差(而不采用相对额的“同比”),来过滤能够存在的周期性要素与规模要素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中疏忽了坏账预备的影响),以及期初余额的影响。若这个差值大于零,标明应收账款在减速增长;反之亦然。我们力图经过上述目标剖析,尽能够精确地提醒供求单方互相依赖与控制力气的变化。 (东北证券研发中心姜汉/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