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终的“惨淡”到年末的“回暖”,我国新动力汽车产业在2017年最终完成了较为出色的全体业绩,同时也为2018年“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做好了预备。
不过,不少新动力汽车企业担任人表示,“半年填表、半年消费”“补贴难得、垫钱卖车”等诸多成绩,掩盖了产销各环节以及上下游配套范畴。专家建议,行业扶持政策应该愈加精准化和继续化,从政策、技术等层面多措并举,促进新动力汽车产业转型晋级。
政策引导需更精准和继续
7月到11月,这是西部某省一家车企2017年度的“真正消费工夫”。该公司副总裁往年1月向记者引见,去年前6个月,企业都在忙于“搞公告”,当年12月,企业原本可以再完成1000台新动力物流车的消费与交付,“但由于担忧政策变化、技术规范变化招致有能够拿不到补贴,基本就没敢接单消费。”
“半年填表、半年消费”—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生活的日趋成熟,芝麻信用高分和良好的个人征信记录,不仅可以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延伸你的财富,更能大大便利我们的生活。—这是本报记者在广东、四川、北京、湖北、安徽等多地采访中,不少新动力汽车企业和行业专家集中反映的突出成绩。反映到消费销售环节,就是2015年以来我国新动力汽车市场不断存在“前低后高”,年底疾速拉升的状况,这一点在2017年尤为突出。所谓“填表”“搞公告”,就是指多部委结合制定的《关于免征新动力汽车车辆置办税的公告》及与之相关的《免征车辆置办税的新动力汽车车型目录》,只要经过审核归入目录的新动力汽车车型,才干享用免税待遇。少数企业反映,由于公告和目录调整力度较大、提早期较短,企业通常需求破费数月才干完成注销,后果就是“半年填表、半年消费”状况突出,产业开展失衡。
“如今是产业开展快,但政策调整更快,企业不只需求破费少量的工夫去‘上公告’,本钱投入更是惊人,做一个车型公告,企业投入就要到达300万元左右,10个车型就是3000万元。”某新动力汽车公司总经理说。他表示,由于规范严厉、条款紧密,即便改了保险杠这种纤细变化,都意味着需求重新申报,而且必需在一到两个月内完成,这和传统车长达一年的申报期构成了鲜明比照。“这招致了很多企业年终不敢消费,下半年疯狂消费,对行业开展和社会资源都是很大的糜费。”
一些电池企业也反映,由于扎堆申报,一些配套环节如汽车电池强检等一度“梗塞”。“全国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只要7家,大家都去抢着检测,一定会有赶不上公告的企业,进而影响其消费和销售工夫。”
一些产业人士以为,“半年消费”的面前,反映出我国新动力汽车产业开展“政策引导之手”仍需向愈加精准化、继续化的方向发力。
北京一家电动车公司董事长称,为避免骗补、引导企业和市场开展,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但预留期不够,往往会给新动力汽车行业带来较大的不可预测性,甚至招致企业运营遭遇一定困难。
退补应思索产业接受才能
“垫钱买车”——这是湖北某市车主吴先生的购车阅历。2015年12月从某经销商处购置一辆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后,他团体垫付的3.15万元中央补贴直到去年才落实到位。在此之前,该经销商为加大销售量,通常采取“垫钱卖车”方式,后果垫付资金迅速超越60万元,“再也不敢垫了。”
本报记者采访得悉,补贴发放工夫过长、资金挤占压力过大是国际中小型新动力汽车企业的另一个痛点。
中部某省经信委配备工业处处长表示,随着退补政策的施行,企业运营资金本钱的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大,这在乘用车和分时租赁范畴会愈加突出。“据我们测算,假如依照3万公里的核定规范,企业需求等2到3年才干拿到补贴,资金本钱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些受访企业反映,退补是产业开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新动力汽车企业优胜劣汰的必经之路,但也应思索产业接受才能,防止产业晋级进程从“拼技术”变成“拼资本”。
四川某车企副总经理说,2017年,该企业完成6000台新动力乘用车产销,目前公司累计垫资到达20亿元左右。“我们如今有订单不敢接,这实践上是财政对企业的欠账,但企业又不能拿去融资。”
一些业内人士以为,应该对补贴政策停止更精密的调整、施行,对技术好、运营好、诚信度高的企业提早束缚局部资金,促使产业竞争走上良性的循环轨道。
探索可继续开展之路
在走访新动力汽车企业的进程中,“商业形式创新”是被提及最多的议题之一。
不少企业坦承,近几年国际新动力汽车市场继续火爆,最大的动力就来自于国度和中央的财政补贴,因而,围绕补贴额较高、补贴目标较多的城市展开重点推行,成为一种普遍景象。从换电站到合资建厂、合资运营,从分时租赁到共享汽车,各种“创新形式”可谓层出不穷,这一定水平上带动了新动力汽车特别是商用车、城市公交的明显开展。
但是,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得悉,在所谓的“创新”旗帜下,不少汽车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各类协作推行的“自产自销”特征也越来越分明。
一些行业内专家表示,和传统汽车企业通常单纯“卖车&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dquo;相比,以后新动力汽车企业普遍处于“运营汽车”形态,从融资到销售、运营,对产品使用的介入水平可谓史无前例,这既是一种创新,也对产业监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关于行业的安康继续开展而言,运营企业的诚信度特别重要,需求惹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