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者周小川 执掌央行15载
三连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曾推商业银行变革、人民币国际化等;自称“推进金融变革开放很有幸”

“你猜呀。”往年两会的一场记者会上,面对高喊“谁是您的接班人?”的疑问,周小川笑言。
答案,在3月19日揭晓。
当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领会议,决议任命易纲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正式挥别了其执掌15年的央行。
作为“在任工夫最长的央行行长”,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商业银行变革、“811汇改”,周小川的名字已同中国近年来波涛壮阔的金融变革紧紧系在一同。自1995年调任外汇管理局局长,在与央行“结缘”的23年中,既有人称其最大功劳在于使中国“防止了金融危机”,也有结论质疑其“货币超发”之政策,面对种种评价,周小川曾坦白地说:“也许能更好”。
“经过这么多年在金融零碎任务,事情太多了,所以很难挑出来说哪件重要,哪件不重要。”3月9日,有记者问周小川央行行长有哪些难忘和遗憾的时辰,他说:“我觉得有幸跟大家一同在金融变革开放方面唱工作,向前推进,很有幸的一件事。”
【行长】
在热议中“破格”三连任 操刀银行变革
2002年12月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至今,周小川已执掌央行15载。假如算上1995年调任外汇管理局局长,周小川与央行“结缘”已有23年,关于古稀之年的他,几近目后人生的三分之一。
后来为人熟知的标签——“史上任期最长行长”,在周小川调任后的第二年,已埋下伏笔。
“中国的金融是一个大定时炸弹,随时都能够爆炸”,“中国的商业银行技术上曾经破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外诸多主流媒体对中国金融作出上述严峻描绘。
“外界媒体重点鞭挞的就是中国的银行搞不好、不能够搞好。我们以为,中国的银行变革既是有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这当中会有争论,但变革要有气魄,要有前瞻性,不能够一点风险也没有。”在2004年这段周小川的采访中,还可以看到他在这一阶段的压力。
彼时,大型商业银行报告的不良资产率是25%,市场的估量根本在35%~40%,这被一些媒体用“中国的商业银行技术上曾经破产”来描述。
上述背景下,2003年当前,国度决议启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变革,运用国度外汇储藏注资大型商业银行,依照核销已实践损失掉的资本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外汇储藏注资、境内外发行上市的财务重组“四步曲”方案,片面推进大型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变革。
其中,身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变革试点任务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周小川被以为是变革方案的次要设计者和推进者之一。他屡次在地下场所回应国有银行的变革思绪、廓清外界的误读,一工夫成了国有银行变革的代言人之一。
这成就了周小川的2013。
当年3月,周小川被选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打破年龄限制,成为首位“三连任”的央行行长。此前没有进入新一届中共地方委员会,外界一度解读周小川将退休。
关于周小川的“超期退役”,有察看人士指出,一是决策者担忧市场会呈现猛烈动摇;二是在金融变革大背景下,短工夫内亦难觅像周小川这样,拥有丰厚的金融零碎阅历、深受国际认可的继任者。
现实如此。一行三会金融体系下,央行行长身份的重要性情外突出。金融混业运营的趋向来势汹汹,分业监管容易发生监管的真空和监管套利,诸如互联网金融谁来管、怎样管这样的一系列成绩,都有待事先的金融监管者们逐个厘清。
一切图景,在往年3月日渐明晰——往年两会,《国务院机构变革方案》发布,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领会议,决议任命易纲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正式挥别了其执掌1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变革】
“挪动领取先生”的人民币国际化之梦
“小川行长他是一个变革家。”
2012年,央行副行长易纲曾在地下场所评论周小川称,“他对财税制度的变革、对中国银行的变革、中国证券市场的变革、中国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市场化的变革,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奉献,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操作的重要进程,都是在小川的设计和率领下完成的。”
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 诸多变革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成为最“亮眼”的一个。
美国外地工夫2015年11月30日,IMF总裁拉加德召开旧事发布会,宣布IMF赞同将人民币归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
“我们给央行的指导很高的赞誉,由于他们有勇气来推行这个变革,来争取这个位置。这个是很不容易的,由于最终的后果是什么样的,是不晓得的,这是个国际上的事情,是那么大的事情。”在成功参加SDR后,时任IMF副总裁的朱民在一次承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别是行长周小川,推行这个变革一步步往前走。”
变革并非“好事多磨”。人民币参加SDR要满足两大规范:一是出口目标;二是满足“可自在运用货币”的条件。
“弄虚作假,2014年下半年停止外部评价时,人民币在有的目标上还有差距。正如尔后与基金组织停止技术谈判时后者指出的‘人民币还属于第二梯队’”,央行国际司编著《人民币参加SDR之路》一书指出,“这其中也有很大一局部缘由是权衡人民币可自在运用方面存在较大的数据缺口。”
这意味着,假如此次不予经过,人民币参加SDR能够要再等五年。
理解到这一状况,周小川和他的同事们制定了推进人民币参加SDR的全体战略,针对事先存在的数据缺口、资本项目可兑换、市场化水平和开放水平缺乏等差距,补偿数据缺口、推进国际变革开放,同IMF停止了多轮商量。
虽然人民币参加SDR被言论称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但是,随同着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急跌,人民币国际化能否“停滞”的声响也一度呈现。
“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假如没有资本账户开放,你就不能说人民币是一种全球性货币。”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承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同着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货币,接上去就是如何把人民币变成国际储藏货币这样一个更艰难的义务,第一步曾经做到了,就是把人民币放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也是周小川15年来的次要功绩之一——“即便存在暂时的波折,他也想要确保总体方向是越来越开放的。”
推进变革,被外界解读为周小川对新颖事物坚持热情的侧影。
除媒体报道其喜好“逛电子产品商店”外,2017年两会时期,有人留意到,周小川换了一块苹果的手表,有评论称,原来有着“人民币先生”之称的周小川也是个“挪动领取先生”。
曾有央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评论,早年领取宝等第三方领取的顺拖拉地,没有被“扼杀”在监管的摇篮中,与周小川对重生科技的支持密不可分。
【争议】
防止“金融危机”or身陷“货币超发”?
只不过,变革需求代价。
依据央行发布数字,2018年2月末,狭义货币(M2)余额172.91万亿元,同比增长8.8%。从2002年终的16万亿到逾167万亿,谈及周小川,“货币超发”的质疑也时常被人提起。
对此,周小川在2011年曾对媒体称,在抗击危机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扩张型的,国度有意扩展了货币供给量,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它协助我国经济完成了疾速企稳上升,假如不这样做,经济一定会呈现很严重的下滑场面。但政策总会具有工夫滞后性,也会带来一定反作用,在反危机获得宏大成果的同时,物价和资产价钱上升等一些负面效果会渐渐显现,但政策调整一定要及时,要把低头的物价尽快打下去。
“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钱毛了”,是周小川的“名言”之一。
2012年底的财新峰会上,周小川曾坦承,“我如今回忆起来,假如可以再做快一点,也许更好一点。如今可以说,事先争论是十分剧烈的,关键在于前瞻性判别并不容易,就会有很多争论。”
沈建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周小川过来15年最大的功绩之一,是使中国防止了金融危机。“我们看到海内过来15年,特别过来10年,危机十分严重,给中国其实一个弯道超车的时机。中国虽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都处置得十分好,没有呈现零碎性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去年的‘人民币捍卫战’打得十分美丽。”
如是金融研讨院首席研讨员、执行总裁朱振鑫则以为,树立微观谨慎框架也是近年央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央行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中心,但是随同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呈现,微观谨慎框架越来越失掉注重。2003年至2007年次贷危机之前,全球经济处于微弱上升期,在此时期,全球CPI涨幅根本波动,但同期初级商品价钱和MSCI 全球股指下跌超越90%,美国大中城市房价下跌超越50%,积聚了宏大的风险。
我国则是较早开端货币政策与微观谨慎政策相结合的探究和理论。如从差异预备金静态调零件制到微观谨慎评价体系(MPA),金融机构的行为失掉了进一步的引导和标准;而将表外理财归入MPA狭义信贷目标范围,表外业务的风险更是失掉了无效管理。
在2013年两会记者会上,周小川安然对媒体表示:“我常常有做错的中央,也有做得不准的中央,这些中央该修正就修正,总的来讲,正确的东西一定保证延续性和波动性。”这或许可以答复投资者和市场最大的疑问。
随着3月13日金融变革方案的敲定,“一行三会”的金融格式正式转为“一行两会”。业界预估,央行在将来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随同着新任行长易纲的降生,央行在微观金融格式调整下迎来了新时代。
作为易纲的后任者,周小川与他主导的央行零碎,历经15年变革推进,或正应了周小川获评东亚地域年度行长时,《环球市场》给出的评价——“率领着中国央行趟过静谧湖泊、冲过激流险滩”,好像他的名字“络绎不绝”。
新京报记者 宓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