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兼具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特点的高科技产业,内燃机行业的开展与其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提高和市场拓展密不可分。不久前,在徐州召开的内燃机行业秘书长会上,各分行业的秘书长引见了各自范畴的开展静态。
泵
外表风景2010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开展,冷却水泵、机油泵行业也迎来了疾速开展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行业工业总产值(比照统计的企业,以下同)创历史最高程度,到达28.32亿元,比2009年增长40.3%,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程度,局部企业增长率到达近70%;行业总体效益创历史最好程度,完成利润总额到达2.25亿元;行业产销两旺,销售额占产值的98%左右;行业技改投入资金规模大,企业从战略上思索到继续久远的开展;开发新产品种类较多,各企业在开发上舍得投入,阐明行业具有一定的继续开展才能;出口创汇提速快,阐明局部企业已具有进出世界市场的才能。
关于泵行业而言,2011年行业开展存在的有利条件在于:汽车工业、工程机械、农机等开展的大环境为零部件企业发明了较好的开展空间,同时,已开端构成了外行业内具有分明优势的小规模企业。局部企业的产品已与国际主机厂配套,市场拓展空间扩展。而廉价的资源和休息力优势在短期内还存在。
夹缝求存泵行业开展中的成绩也是不言而喻的。例如,行业全体利润低,仅占产值的6%~7%,局部优势企业也仅占10%左右,无法靠利润停止继续的投入;行业初级技术人才缺乏,具有与主机厂同步开发新产品才能的企业少;初级技工少,员工全体技艺程度低,短少“唱配角”的徒弟;管理集约,缺乏高程度的古代化管理人才;工艺配备程度低,质量保证才能差;由于是小型零部件行业,政府支持力度小;信息不灵、回到当下汹涌澎湃的AI浪潮,正如所有的企业都被互联网化一样,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将 AI 化。而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也包含CSDN。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CSDN还有一个历史使命——为广大的互联网公司进行AI赋能。不通、反映慢,节能、环保、高质量型产种类类少,无法与世界先进企业竞争。
从市场的角度考量,国外的零部件公司已在国际树立多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凭仗其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在不久的未来,会与大企业抢市场,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市场。国际企业互相之间的竞争,招致产品价钱更低,企业盈利才能更差,影响企业的开展投入和继续开展。
因而,可以说,泵行业目前虽然借大环境的西风,外表上开展得比拟好,但久远地看,也是如履薄冰,关卡重重,只需大环境稍有变化,有很多企业难以支撑,是在狭缝中求生活。
机遇仍在泵行业的开展与内燃机甚至是主机消费高度相关。一方面,由于国度支持水利的改造投入,工程机械有一个很好的开展前景。同时,由于国民支出的进步,消费构造的改良,团体购置汽车的人数在近几年会迅速添加,因而,轿车工业有继续开展的趋向。拥有车辆迅速添加,所需的冷却水泵、机油泵配件亦会有大幅度的添加。另一方面,城市治堵和取消低排量汽车置办税在上半年影响局部汽车的销售。原资料跌价会影响消费制形成本。而日本的地震会影响日本企业的汽车产量,同时为其他企业发明了减产的条件。
泵行业分会估计,2011年国际汽车的添加量在15%左右,工程机械的添加量在25%以上,而水泵、机油泵的总量在5000万~5500万台套,比上年添加15%~20%,暂时有利于行业的开展。
开展方向泵行业分会担任人指出,行业将来的开展方向在于以下几点。一、调整产品构造,进步产品的技术程度,开发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构成本人的中心产品和中心技术。二、组建机油泵、水泵零部件消费产业群,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开展。三、随着行业的开展和新技术的发生,进入新的零部件范畴,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拓展新的市场。四、加大工艺配备的投入,进步工艺制造程度,构成本人的中心工艺技术。五、开辟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构成具有本人特征的产品优势。六、外行业内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交融,进步企业的管理程度。七、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处理投入资金成绩。
后处置
外资仍占主导2010年,在市场销售的430万辆商用车中,卡车占283万辆。其中的重型车大都采用共轨或非典道路到达国三排放规范,根本未采用后处置。
而这283万辆卡车中轻型车约180万,运用机械泵+电控+EGR等多种办法到达国三排放规范。运用EGR(排气再循环)的轻型车约40万,其中无锡隆盛14万占35%,宜宾天瑞达30%,其他约占35%。在轻型车中,用机械泵+DOC(氧化型催化器)(+EGR)到达了国三排放规范的车约24万,其中威孚力达为12万占50%。
#p#分页标题#e#催化剂行业还是以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占主导位置,市场占有率为73.4%,自主品牌催化剂市场占有率仅为26.6%。国际后处置企业在自主品牌车型市场(包括穿插车型)占有率约62%。
为什么外资催化剂在中国的催化剂市场占主导位置?首先,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用催化剂全部被外资催化剂企业占领,我们至今未打入。其次,外资催化剂企业技术优势分明,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已开端研发,我们是90年代中前期。再次,一切国外大的催化剂公司都在中国设厂充沛应用中国休息力,本钱大幅降低,我们的价钱优势已不复存在。
开展空间很大内燃机的排放后处置行业紧跟汽车和内燃机行业的开展,特别是排放法规执行力度对排放后处置行业的开展有着决议性的影响。
随着排放法规从国一晋级到国三,排放后处置设备消费企业失掉了迅猛的开展,以力达的销售支出为例,2000年才1000万~2000万元,而2010年则到达11亿元。
国外一切著名催化剂企业也大举进军中国,如庄信、巴斯夫、优美科等国外催化剂企业都在中国设厂,抢占中国市场。
“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将会持续高速开展,年均开展速度约为10%~15%,到2015年将到达3000万辆。估计排放后处置行业也将以异样速度向前开展,特别是汽油车用三元催化剂企业将同步开展。由于多种缘由,柴油车的国四排放规范推延施行,因此为满足柴油车国四排放规范的重型柴油车用SCR(选择性催化复原)零碎将会被推延。轻型车运用EGR到达国三排放规范还有较大空间。
POC(颗粒氧化型催化器)+DOC技术在轻型车上的使用也有良好前景。估计在近1~2年的国三排放规范和今后的国四排放规范中还有较大的开展空间。
缸套活塞环
“十一五”效果明显2010年,全国缸套活塞环行业大约有500余家,其中从事OEM配套的企业30余家,其他企业根本为售后市场效劳。行业总资产约为260亿元左右。
在“十一五”时期,尤其是2010年,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进步。已根本构成活塞环以安庆帝伯格茨、仪征双环、南京飞燕为代表;缸套以中原内配、扬州五亭桥、肇庆动力配件为代表;缸套、活塞、活塞环摩擦副组件以石家庄金刚集团、南平华闽集团,还有行业内上市公司成都银河动力、中原内配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这些主干企业各具优势,产品技术程度较高。把持了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占据了配套供货的优先权并在售后市场不时进取。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缸套活塞环产值辨别到达119亿元和42亿元,同比辨别增长30%和35.5%;产量辨别到达9000万只和10.2亿片,同比辨别增长30.4%和20.83%。
经济开展进一步加强。缸套,活塞环销售支出辨别到达120亿和47.6亿元,同比辨别增长34%和40.61%;两产品的添加值率辨别到达26%和38.27%。
职工支出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不时添加。2010年人均增收7000余元。
技术改造、技术措施力度加大。技改技措项目完成了“谋划一批、储藏一批、施行一批”的良性循环。2010年全行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技改技措投资达1.1亿元。
强化了产品研发力度。超越亿元以下行业企业都树立了本人的研发中心,在缸套、活塞环的外表处置、资料优化、几何外形构造,三小气面展开研发和创新。
开展模块化和组件化消费。使缸套、活塞环、活塞摩擦副产品的动力性、经济性都到达最佳,使零件拆卸,发起机维修运用快捷方便,其全体运用功能进步25%~30%。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产值耗能同比降低1.7%。
排头兵带动开展石家庄金刚集团公司以“规模跨越,管理标准,团队提升”为目的,2010年结合产品构造优化,加大技改投入,运用先进技术添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企业规模同比增长70%,增速居行业之首。中原内配2010年7月16日在深交所挂牌买卖,发行股票2350万股,募集资金5亿多元,为企业追求跨越发明宏大的提升空间,缸套产量同比增长32.5%到达2900多万只。安庆环新集团采用先进的工艺进步产质量量,使产品添加值率提升到56.94%。仪征双环活塞环无限公司注重产品开发,2010年使工业总产值增长40.62%。南京飞燕活塞环无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2010年产值产量辨别增长33.8%和22.5%。
往年增长估计15%~20%2011年,整个行业的内内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变化大,国际上随着金融危机在各国的演化,国际方式愈加复杂。中东和北非有着混乱的场面,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这些都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式的变化;国际主机市场淡季来得晚,峰值偏低,一季度不如今年。主机产量偏低,零部件产能过剩,招致售后市场竞争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正在影响着出口业务。
估计,2011年缸套、活塞环行业增幅将低于去年,增幅在15%~20%之间。缸套产量10350万~11000万只,活塞环11.7亿~12.2亿片。
#p#分页标题#e#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将会着重产品的设计和实验才能。企业需求提升产品自主设计才能,切入产品设计研发阶段市场,进入与主机厂同步开发阶段。
产品模块化设计、制造将是主机和零部件行业的共同目的,这也会促进企业多种类消费,还能够招致行业内企业间互相穿插、浸透和整合。
企业集中度不时提升,逐渐改善弱、小、散的场面。针对这种状况,相关担任人指出,应做好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抓好节能减排,促进开展方式的转变,鼎力开展高附加值产品扩展其在总量中的比重。鼎力推行节能、节水、节材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资料的使用。同时,鼎力推行循环经济,挖潜提效。二是发扬排头兵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展开与龙头企业对标活动,向管理,向技术要效益,做好规模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