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老人卧底写5万字防骗日记 总结保健品推销4大套路

作者:陈阳远 2018年03月14日 国内新闻

老人卧底写5万字防骗日记 总结保健品推销4大套路

去年1月,郑大爷得知老友在参与保健品推销讲座,家中还买有各式各样的保健品,而且轻信保健品 营销人员的宣扬,买了数万元。郑大爷非常疑惑:“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则,怎样能轻信保健品推销?”保健品推销隐藏着什么样的猫腻?郑大爷决议亲身去看看,他 频繁参与保健品讲座,停止“卧底”。早晨回到家,他用日记写下当天的讲座内容,渐渐悟出其中推销的“套路”。1年多来,郑大爷写下了5万多字“防骗日记” (见图)。昨天,他把日记向媒体曝光,希望提示更多老年人,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骗局。

原因

友人买保健品被骗

“我想揭露杨家坪左近保健品推销骗局……”近日,76岁的郑强(化名)打进旧事热线,希望曝光保健品推销骗局。

郑大爷入伍后到重庆建立厂当工人,还干过几年内刊特约记者。“正由于我做过记者,对写文章很热衷。”他说,去年1月初,偶尔得知一位老友在参与保健品推销讲座,不断有买保健品的习气,从数千元的骨密粉到上万元的养分液,甚至有的保健品号称能医治肿瘤。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哪有这么神奇的保健品嘛!”于是,他决议亲身去参与保健品推销讲座,看看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老人们如此无法自拔甘愿被骗。

去年1月7日,郑大爷在友人陪同下,第一次在杨家坪杨馨大酒店参与了所谓的安康知识讲座。

举动

卧底写五万字日记

“说是安康知识讲座,实践到最初就是推销保健品。”郑大爷说,在去之前,他就决议,要把当天讲座的内容用日记写上去。

郑大爷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载了他这一年参与的各种保健品推销讲座。记者看 到,日记本上密密层层写着讲座场景,还用红笔重点突出了其中的骗术。“从去年1月7号到如今,每周参与四五场讲座,短的两三个小时,长的半天甚至一天。” 他说,日记本最少写了5万字的内容。

在1月7日第一次参与讲座的日记上,郑大爷提笔便写了这样一句话:“上午参会,我坚决只理解知识,安康事宜,绝不受骗上当。”他通知记者,一年多来参与了数百场保健品讲座,历来没买过任何保健品。

郑大爷说,拿小礼品吸引老年人收费支付是保健品推销的习用手腕,只需有收费礼品, 老年人就会越聚越多。并且,这类讲座通常采用“短平快”的节拍,开完这场讲座,立刻换中央持续下一场,延续超越半个月的算作“马拉松式讲座”。“受骗上当 和文明水平没关系,有的老人还是教授级别,都来听讲座,反而是条件越好的,越惧怕生病。”郑大爷说。

不过,并不是一切老人都会受骗,只参与讲座不买保健品的人还是占少数。“如今的老 人也看旧事,上过当后也学得越来越聪明了,但有的还是出手阔绰。”郑大爷说,亲眼见过有人一口吻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谈到这一年多的“卧底”,郑大爷感 慨到,正由于本人也是一个老人,能领会对生病死亡的恐惧。如今他站出来,是由于看过太多被骗后的惨痛经验,无为老年人说话的激动。

揭秘

保健品坑老有套路

从去年1月7日至今,郑大爷经过厚厚的日记本,也悟出一些老人参与活动的心思状 态:第一,希冀心思,总希望保健品能治好身体上的疾病,甚至心脏病癌症等;第二,恐惧心思,绝大少数参与活动的老人都有身体疾病,惧怕疾病减轻甚至死亡; 第三,从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众心思,郑大爷参与的每场讲座少则几十人,多则三四百人,总有人会后去买药,看到他人买,本人也买来试试。

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推销套路,这一年来,郑大爷没少体验。“翻看日记本,每一场都是骗局,不少非正轨保健品的营销员,都有一套习用的‘坑老’套路。”

套路1

打亲情牌套近乎

“用得最多的就是打亲情牌,那些推销员最擅长这招,叔叔阿姨叫得甜的很。”郑大爷 说,有次在直港小道参与一个讲座,进门就有人端茶递水,女推销员一开端就哭诉本人的不幸遭遇,宣称父母得了重病瘫痪了,吃了他们的骨蜜粉,不只神奇康复了 还能顺利走路,连哭带推销,让老人们打动不已,有人现场掏钱买药。

假如这招不灵,推销员还会扑通一跪,喊大家“老爸老妈”,好多老人会被现场氛围所打动。还有推销员为了套近乎,采用死缠烂打的办法,郑大爷就深有领会,推销员每天一个关怀电话,偶然送点水果:“比服侍亲爸亲妈还热情,说究竟,就是套老人近乎骗钱呗。”

套路2

收费小礼品威逼

#p#分页标题#e#

另一招管用手法是收费送小礼品威逼老人。“这招会贯串整个讲座,从最开端收费参与到最初都用一些收费小礼品引诱老人。”有一次在杨家坪重百大楼里有个讲座,第一天参与收费领鸡蛋,第二天面条,第三天食用油,多天上去,就会有人被套出来。

郑大爷家里,有一些参与讲座收费支付的礼品,例如面条、鸡蛋、食用油、蛋白粉、刀具等。有的讲座还会注销老人已经的职业、支出状况、病史,之后会针对性地诱惑老人买保健品。

套路3

冒充专家或名医

冒充“专家”、“名医”骗老人也是习用手段。郑大爷曾参与一个“名医”卖风湿心脏病胶囊,还号称是祖传药方,但当有人问一些风湿病知识,“名医”却支支吾吾答不下去。“还有‘专家’吹嘘能治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能治肿瘤,一听就是假的。”郑大爷说。

去年9月,郑大爷的日记里就记载了一场讲座,号称贵州一医药公司的金钗石斛,百年难遇的“稀缺资源”,原价699元一瓶。“后来我查了查,基本没这回事,骗人的花招。”

套路4

放视频图片恫吓

恫吓也是推销员们的常用套路。“有次推销员卖一种冠心病保健品,讲着讲着开端在大屏幕上放一些殡仪馆的视频,还有医院里病人的惨状图片,老人们见到这局面,很快就被吓住了。”

去年10月,有次推销眼部药品的讲座,郑大爷刚一坐上去就被要求反省眼部,不到一分钟,所谓的“医生”就判定他有白内障,并要挟说会失明。“一听就是胡言乱语。”

总结

寂寞老人最易被骗

目击其中的种种“坑老”套路后,郑大爷觉得老人之所以会买保健品,除了对保健品有 等待心思和从众心外,更重要的还是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很多老人参与活动不买药品不拿礼品,就图个喝茶的地儿,摆龙门阵繁华繁华。”他说,很多保健品公 司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向老人献殷勤套近乎,一些孤独寂寞的老人最容易被骗,并会在老人子女不在场时下手。

老年人遇到此状况该如何维权?重庆智坤律师事务所陈敏律师表示,保健品市场鱼龙混 杂,老年人切不可贪图廉价,更不能心腹保健品所谓的奇特成效,患病还需求到正轨医院医治,“假如发现商家在销售保健品有造假行为,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局投 诉告发;假如遇到诈骗,可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