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民族英雄郑乐成材料生平简介

作者:李楠远 2018年03月14日 国内新闻


  人物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县入闽,其父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他出生于母亲的故土平户,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后承继开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西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征税,若不交税必遭"倭寇"袭击。又组织福建移民屯田台湾,因而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抵触。在明朝尚存时,尚与荷兰人殖民的台湾不和共处,向荷兰福尔摩沙殖民当局交税。而在明朝政权陷落后,郑成功得到大陆基地,为夺得台湾为落脚点,其令福建商船不与荷兰人管理的台湾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赶荷兰人的福尔摩沙殖民政府,以台湾为基地树立南明政权。
 

  郑成功抗清的同时,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当前,鼓舞开荒种田,鼎力开展消费,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开展。
 

  郑成功客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白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关系族谱材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标明郑氏入闽,&ldquo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rdquo。其中抵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大多数人都曾因不佳的交通状况而迟过到、叫过苦。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交通的发展却没跟得上前进的步幅,各类交通难题让交管部门伤透脑筋,如何利用AI来解决相关难题已成当务之急。如今的龙陆地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如今的龙海颜厝镇古县。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论述:&ldquo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移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rdquo。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进犯,自愿南迁晋江安高山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域。
 

  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成功乃带领父亲旧部在中国西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前期次要军事力气之一,曾结合另一位明末名将集结南明江南83营合计17万余人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前明南京),但由于置信清军会投诚,故不断等候,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仗海战优势猛攻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4月,郑成功带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役,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还给了台湾人民自在。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大员(在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明郑时期,但不久即病死。郑成功死后,台湾官方设有庙宇(包括后来的延平郡王祠)加以祭奠。
 

  郑成功收复台湾要图

  郑成功儿时名福松,7岁自日本回国,住在安平(今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晋江安海)郑府。郑芝龙为儿子延聘教员教他读书。教员即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郑成功21岁从家乡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就学,师从大名士钱谦益,钱谦益十分喜欢,为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大木。
 

  1645年5月15日,清军攻占南京,摧毁了弘光政权。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严酷野蛮的高压政策,强行下达剃发令,激起各地抗清妥协蜂起。一些明朝遗臣和抗清力气,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建号隆武。事先郑芝龙手握重兵,成为隆武帝依托的次要军事力气。隆武帝即位后不久,郑芝龙把郑成功举荐给隆武帝,隆武帝十分赞赏郑成功的才气,他叹息说:&ldquo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rdquo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溺爱,隆武帝把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把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内外都称朱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