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王璐)武汉市农委日前发布数据:截至5月底,武汉市“稻田综合种养”形式推行总面积超越1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面积在200亩以上的基地总面积到达7万余亩,占“稻田综合种养”形式总面积的70%以上。
据引见,“稻田综合种养”,是以“稻虾轮作”为特征的种养循环形式,次要散布在江夏、新洲、黄陂和蔡甸区,小龙虾总产量超越1万吨。2015年以来,该形式作为全市水产开展主推形式失掉蓬勃开展,成为农业供应侧构造性变革的重要举措。
26日,江夏区法泗街养殖户刘汉波,正播种他往年的最初一批小龙虾。虾沟旁的秧苗绿油油,长势喜人。刘汉波通知记者,每年10月稻谷收割后,到第二年6月前,气温在32℃以下,正合适小龙虾生长。“稻田虾3月上市,6月进入序幕。接上去,供给市场的是池塘虾和湖虾,可以不断吃到11月。”
作为“稻虾轮作”的示范户,刘汉波年支出百万元。据测算,“稻虾轮作”的综合效益,亩均纯支出可达2500元至3000元。“稻田综合种养促进农民增收,保证水产供应。”武汉市水产技术推行指点中心主任况开河说,由于生态环境维护的需求,少量湖面将加入水产养殖,或停止限养,稻田综合种养将填补湖面退养限养后,水产养殖面积的缺乏。
据悉,武汉市将进一步加大“稻田综合种养”的扶持力度,把规模扩展到25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