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鼎力培育专业人才,片面推进“医养交融”

作者:张俊一 2018年03月11日 国内新闻

中国医药报

往期回忆

前往目录


当你老了,如何养老?政协委员呼吁 鼎力培育专业人才,片面推进“医养交融”

/ 记者调查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成绩遭到了普遍关注,尤其是独生子女养老成绩。两会时期,许多代表、委员关注养老成绩,也引发了众多共鸣。不少市民致电武汉晚报“百姓问政”专栏,宣布对独生子女养老成绩的见地。

45岁的市民刘女士是独生女,家住口古田三路。3月6日,她78岁的老父亲因病住院,家中72岁的老母亲身体也不太好。近几天,她不断奔走在家和医院之间。

“压力十分大。”刘女士说,丈夫在外地任务,儿子刚上大学,家里全靠她一团体。而父母年岁大了,身体都不好,常常是这位刚出院,那位又要住院。目前,她只能在家中从事自在职业,身体、肉体、经济上都有很大压力。

刘女士也曾思索过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但一方面她舍不得父母,另一方面,她家距医院很近,父母身体不好,就医方便,送到养老院后,担忧父母得不到及时、有质量的照料。

刘女士说,身边也有和她状况相近的冤家,大家都很为难。她以为,养老院可以跟医院协作,进步效劳质量的同时增强医疗保证,也希望能出台针对独生子女养老的利好政策。

市民郑先生就职于汉口一家福利院,他说,目前福利院等机构养老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应该推行社区养老,老人们可以以社区或小区为单位,抱团取暖、相互照顾,居野生老,中央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场地支持。

记者孙笑天

/ 委员声响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7岁,随着寿命的延伸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慢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对慢病管理、照料效劳、临时看护的需求不时增长。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根底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时以来,我国养老院根本都是“医营养离”的形式,老人常常要奔走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给家人和社会都带来较大担负。但目前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本钱绝对较高,章晓联委员建议放慢养老机构归入医保定点范围,以降低医养本钱,树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

章晓联引见,医养交融逾越了单纯养老效劳的旧观念,能提供全类型医养效劳,满足老人的养老、医疗需求,进步养老程度,能无效加重子女的肉体压力、经济担负。

“我们需求大批专业的养老方面人才。”章晓联建议,应增强医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放慢推进“医养交融”。加大对医养康护人员的活期抽查,对医养机构医护才能、医养专业人员责任心等停止监管,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尊严失掉维护。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带动社会各种力气筹资,开展养老机构。

特派记者杨蔚 谭在龙

前往目录        下一篇

/ 记者调查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成绩遭到了普遍关注,尤其是独生子女养老成绩。两会时期,许多代表、委员关注养老成绩,也引发了众多共鸣。不少市民致电武汉晚报“百姓问政”专栏,宣布对独生子女养老成绩的见地。

45岁的市民刘女士是独生女,家住口古田三路。3月6日,她78岁的老父亲因病住院,家中72岁的老母亲身体也不太好。近几天,她不断奔走在家和医院之间。

“压力十分大。”刘女士说,丈夫在外地任务,儿子刚上大学,家里全靠她一团体。而父母年岁大了,身体都不好,常常是这位刚出院,那位又要住院。目前,她只能在家中从事自在职业,身体、肉体、经济上都有很大压力。

刘女士也曾思索过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但一方面她舍不得父母,另一方面,她家距医院很近,父母身体不好,就医方便,送到养老院后,担忧父母得不到及时、有质量的照料。

刘女士说,身边也有和她状况相近的冤家,大家都很为难。她以为,养老院可以跟医院协作,进步效劳质量的同时增强医疗保证,也希望能出台针对独生子女养老的利好政策。

市民郑先生就职于汉口一家福利院,他说,目前福利院等机构养老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应该推行社区养老,老人们可以以社区或小区为单位,抱团取暖、相互照顾,居野生老,中央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场地支持。

记者孙笑天

/ 委员声响 /

#p#分页标题#e#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7岁,随着寿命的延伸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慢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对慢病管理、照料效劳、临时看护的需求不时增长。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根底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时以来,我国养老院根本都是“医营养离”的形式,老人常常要奔走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给家人和社会都带来较大担负。但目前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本钱绝对较高,章晓联委员建议放慢养老机构归入医保定点范围,以降低医养本钱,树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

章晓联引见,医养交融逾越了单纯养老效劳的旧观念,能提供全类型医养效劳,满足老人的养老、医疗需求,进步养老程度,能无效加重子女的肉体压力、经济担负。

“我们需求大批专业的养老方面人才。”章晓联建议,应增强医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放慢推进“医养交融”。加大对医养康护人员的活期抽查,对医养机构医护才能、医养专业人员责任心等停止监管,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尊严失掉维护。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带动社会各种力气筹资,开展养老机构。

特派记者杨蔚 谭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