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肖裕生:踏遍青山人未老

作者:王熙一 2018年03月09日 国内新闻

地质任务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先行性、根底性任务,“三荣耀”、“四特别”肉体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任务者把青春、智慧和热血贡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有一位爱岗敬业、艰辛斗争、默默贡献的工程师肖裕生,二十八年如一日,踏理论行“四特别”肉体,谱写了一曲曲最美的“三荣耀”赞歌。

一、以献身地质为荣,“特别能享乐”的肉体鼓励不懈追梦

1986年,肖裕生大学毕业,由于成果优良分配到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的前身江苏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怀揣着对省城的美妙向往,他离开南京,却发现水文队离郊区还有30多里,心登时凉了。第二天,他搭乘给钻机送资料的卡车颠簸了6小时,到200里外的乡村凿井现场。现场那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闪着冷光的铁塔、小腿一样粗的钻杆、满身泥浆、黑得分不清眉脸的钻工……一切都让他开端懊悔本人的选择。但是,当老机长布满厚茧的双手紧紧握住他,当得知后任技术员由于任务紧张曾经6个月没有休假、儿子出生3个月都未看过一眼,当看到深井出水后山村180多户近千名男女老少的尽情喝彩的局面,他深深地看法到了地质任务的责任和荣耀,坚决了做一名地质人的信心。

八十年代末,野外施工机组的生活非常艰辛。技术员除了要做好钻孔设计、仔细记载地层岩性、整理技术材料外,农忙时节还要时常到钻机顶班。6米长、腿肚粗的钻杆,他和工人们一同抬;数十公斤的滑车,满身污泥地一团体推;数十公斤的卡瓦,他用磨出血泡的双手抱着抬起。

1993年,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地质工程师,任务重点也由现在的水文地质凿井转向工程地质勘察,出野外的工夫周期短了,但频率更高了,节拍更快了。在野外,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夏天的帐蓬内炎热难当,蚊虫叮咬,让人无法入睡;冬天寒风刺骨,手脚冻疮,为了细心剖析岩土成份性状,他坚持用手去掰开岩芯,去捏、去搓,沾满泥水的手在寒风中僵直得无法弯曲,裂开的小口渗出了鲜血沾上了岩芯,夜里和衣而睡,多少次被冻醒。

艰辛是地质任务的代名词。随着国度经济建立疾速开展,单位承接了少量勘察项目,不论是山区、沿海、外省或偏僻地域,他总是积极争取到条件艰辛、地质复杂的第一线,每年有200天以上在工地渡过,广东的山区、浙江的丘陵、苏北的沿海滩涂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作为一名地质工程师,除了任务的辛劳,还有生活的贫寒。刚任务的时分,肖裕生的工资只要一百元左右,而事先的苏南地域乡镇企业正蓬勃崛起,一些亲友和中学同窗劝他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改行,一年成个万元户不是成绩,他没有动心。1994年单位分房,当他拿不出团体需交纳的25000元房款而选择保持,一家三口仍然住在粗陋宿舍时,他仍没有灰心。1998年~2003年,很多其他零碎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有几位熟悉的老总给他收回加盟约请,许愿年薪20万以上,他仍然没有坚定而选择了据守。这一据守就是整整28年。

二、以艰辛斗争为荣,“特别能忍受”的肉体磨砺顽强意志

地质任务是艰辛的,也是单调寂寞的。既然选择了地质行业,就要受得住这份单调,忍得住这份寂寞。

古言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从事地质任务开端,困难和应战就扑面而来,肖裕生用勤劳英勇面对。刚任务不久回到当下汹涌澎湃的AI浪潮,正如所有的企业都被互联网化一样,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将 AI 化。而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也包含CSDN。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CSDN还有一个历史使命——为广大的互联网公司进行AI赋能。,原地矿部引进了两台飞利浦静力触探仪,其中一台配给了江苏省水文队。这是一台具有国际抢先程度的原位测试设备,构造非常复杂。在上海某重点工程运用时,由于操作不当发生毛病无法测试,现场人员又看不懂全英文的阐明书,联络等候消费商工夫又不允许,队指导把他调去救急。操作手册厚厚一本300多页,肖裕生的英语也并不好,但面对指导信任、现场人员等待的目光,他没有畏缩,而是翻开带来的两本字典,关起门来潜心研究,硬是用三天三夜工夫啃下了这块骨头,找到了成绩所在是传感耦合毛病。当电马达再次响起、明晰的曲线颠簸输入、现场的甲方代表伸出大拇指时,他的眼睛曾经疲倦得有力睁开。

1989年夏天,江苏省长江第二通道(江阴长江大桥)勘察开工,肖裕生被抽调到项目组担任技术员。长江江阴段水深流急,潮差近4米,又适逢汛期和台风时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更令人无法想象。这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耐久战。看上去很大的钻探船遇在江中风浪颠簸起来就像一叶小舟,简直一切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呈现了晕船晕浪反响,甚至呕吐、四肢有力。来现场反省任务的指导对他说:“小肖,我看你样子顶不住了,到岸上去吧”。他咬紧牙关,强忍着恶心反响,打起肉体说:“我年老,我能挺住”。夏去秋来冬又至,这一挺就是半年多,终于完成了三条比拟线路的全部勘察,业主连连夸奖:“我们找到了许多家有水上勘察经历的队伍,他们都望而生畏,是你们克制困难把这个项目完成了,了不起!”1991年,该项目取得地矿部优秀勘察效果二等奖。我院也博得了甲方和设计院的高度认可,开端了近二十年严重工程项目的协作。

#p#分页标题#e#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在临时的地质勘探任务中,肖裕生总是这样忍耐着恶劣环境,忍耐着困难困苦,忍耐着身体病痛,忍耐着寂寞孤单……换来的是优质的任务效果,良好的市场信誉。

三、以地质找矿为荣,“特别能战役”的肉体成就美丽梦想

肖裕生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地质工程师,“合格”一词看似复杂却字字千钧,需求顽强拼搏、不时进取才干完成。

在大学,肖裕生学的是以水文地质专业为主。毕业时正值经济转型期,单位的方案性、指令性义务少了,情势迫使单位转向岩土工程市场。事先懂工程勘察的技术人员较少,经历也不多,为了尽快顺应专业的需求,他白昼在工地上任务,早晨回帐篷或宿舍后翻开随身带的标准、手册、教科书学习,常常学到深夜、清晨,补充了少量土力学、地基根底等相关专业知识,遇到困难和成绩,及时向有经历的技术人员讨教。地质任务理论性很强。他细心察看岩土的成分、构造、特点,获取精确的原位测试材料,土工实验材料比照剖析。经过积极理论、刻苦研究,几个项目上去,他很快掌握了工程勘察的要求,成为单位的技术主干。

1998年,肖裕生担任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站站勘察的项目工程师。南京站站是地铁一号线建立的重要节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在既有火车站及四周施工,该地是城市窗口,车流、人流、物流等极为冗杂,各种地下管线密如蛛网,种种不利条件迫使勘察方案停止了十屡次优化,“见缝插针”、“螺丝壳里做道场”成了独一的选择。白昼,他带着相关技术人员穿广场、越铁轨、钻树林、走小巷,调查每一幢修建物的根底类型和埋置深度、每一处(矿)井坑提醒的能够岩性,和物探人员一道布置测线最佳走向,比对钻孔岩芯;早晨,汇总所获的各种材料,制造实践资料图、岩性散布与结构迹象剖析图,将每一点滴材料和设计方案对照剖析,确定第二天的任务重点。

虽然身在同城,但除了回家取了一次换洗衣物,整整一个月工夫,他都是吃住在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只弄清了任务区复杂的的水文工程与环地步质条件,而且据此发明性地提出了超前地质预告、管棚支护穿越既有铁道路、岩土界面错动能够性剖析与对策、超量地下水堵疏措施的合感性剖析与方案等建议。这些方案和建议在前期的设计施工中都被逐个运用。在庆贺典礼上,地铁公司指导说:“是省工勘院出色的勘察任务,确保了南京站站这一重要节点的完成,降伏了这只拦路虎!”。2005年,该项效果被评为建立部优秀勘察二等奖。

南京地铁3号线滨江路站五塘村站区间处于南京慕府山丘陵石灰岩地带,溶洞大小不等并有长江断裂、老虎山断裂等多条断裂、破碎带交叉。假如不精确查明地质条件,将大大加大隧道施工难度,添加风险。作为项目总工,肖裕生面对新的困难毫不畏缩,冒着盛夏严冬,爬山过壑,调查岩溶特征、追索结构踪迹。他查阅了少量岩溶地域勘察和施工经历,援用了当今较先进的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孔内层析成像(CT)等物探办法综合勘查。由于地处城区,搅扰要素多,肖裕生和同事们就一同应用午夜时段停止探测,延续任务了十多个夜晚。经过数次现场实验比照,他尽能够地消弭外界搅扰影响,找出了隧道区岩溶的特点和规律,为如期、优质地完成这个重点民生工程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在幕府山的一次勘查进程中,他不慎滑入矮丛乱草中一个溶洞,全身多处受伤,同事劝他休息,但他坚决不肯,说“重伤不下前线,地质队员的三荣耀、四特别肉体不能丢”。经过复杂包扎医治后,又率领技术人员上山展开任务。虽然疲惫劳累、伤痛缠身,但他一直有丰满的肉体,亲身探查测绘,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该段隧道的勘察效果评审中,其先进、合理、严谨、针对性强的勘察办法和效果失掉了南京大学、中铁集团等分歧好评,在隧道矿山法开挖施工中,溶洞、破碎带的地位及地下水流量都与勘察报告契合。

#p#分页标题#e#

勇挑重担、怨天尤人是肖裕生的任务态度,严谨务实、锦上添花是他的任务作风。参与任务28年来,他掌管或参与完成了数百个水文地质与工程勘察项目,其中国度与省市审重点工程项目60多项,审核、审定各类勘察报告数千个,先后有南京市红花村小区、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置厂、江苏省地税大楼、仪征油库、南京地铁小行边坡整治、南京长江隧道等十多个项目,获地矿部、建立部、江苏省一、二等奖,使我院的获奖项目数量和等级位于江苏省勘察单位前茅。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厚的勘察经历也博得了南京地铁公司的信任,受委托掌管编写了《南京地铁勘察任务要求与办法》、《南京地铁勘察技术任务规程》、《南京地铁勘察大纲和报告编制内容与要求》、《南京地域第四纪地层一致分层办法》等技术文件作为南京地铁勘察培训的次要资料。

一分耕耘、一分播种。因其突出表现,肖裕生取得了2000年江苏省地矿厅先进科技任务者、2003年江苏省地矿局先进任务者、2003年江苏省人事厅和疆土资源厅江苏省疆土资源零碎先进任务者(市级休息模范)、2010年江苏省地矿局先进任务者、2011年江苏省先进任务者、2011年首批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师等荣誉。在荣誉面前,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只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荣誉属于大家。”

四、弘扬三荣耀肉体,谱写“特别能贡献”的光芒篇章

选择地质就意味着贡献、意味着牺牲。1994年5月,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土建施工进入了关键阶段,肖裕生承当勘察的B标段软土地基处置成了横亘在施工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他作为勘察代表停止现场效劳。为了取得理想的处置办法,使建成后的地基沉降量到达最小,他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们在现场做起了实验:灰桩搅拌、碎石桩、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塑料板排水……一遍又一遍,实验数据重复比照,忙得不亦乐乎。事先正是农忙时节,江南快要进入梅雨期,肖裕生老家人手少,父亲身体又不好,母亲一团体料理全部农活。眼看着快要到手的麦子要遭雨淋,秧苗又要移栽,60多岁的母亲到离家缺乏20里的工地想要他请假回家帮几天。但当母亲看到一身灰土满手泥浆、黑得快认不出的儿子时,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他心中悲喜交集。

地质任务活动分散、终年在外的特点决议了大家(事业)与小家(家庭)不能两全。在两者抵触的时分,宠爱地质事业的肖裕生总是听从任务、保全大局。结婚20多年来,他很少有完好的星期天,简直没有陪妻子逛过街。即使女儿出生,他也只在妻子身边呆了3天。年老时天长日久在野外,对家人照顾很少,当孩子大一点了,任务又十分忙,到高中毕业只带她去过几次公园,辅导孩子学习的工夫也很少很少。每当想起这些,他心里充溢了内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作了特大地震,形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富损失。作为一名从事岩土工程勘查的地质工程师,肖裕生深知特大地震后带来的是随时都会发生要挟人民生命财富平安的地质灾祸,应该尽早管理。2009年,他自动请缨到我省担任对口援建的绵竹地域清平乡参与地质灾祸防治任务。作为援建组成员,他没有坐在室外调看材料,而是带着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实地勘测。2009年12月27下午,刚回到帐篷的他接到妻子一个电话:“妈妈早上摔了一跤,正在医院……你尽量回来”,他的心也随着她的话越揪越紧:“母亲八十多岁了,会不会有什么三长两短?”但现正是灾祸地质调查与防治方案确定的关键时辰,防治工程是必需在明年汛期降临之前竣工,怎样能分开灾区呢?他只能打电话讯问母亲的状况,得知是几处骨折,已做完手术,没有生命风险,才稍稍担心。临近春节,在圆满完成地质灾祸点勘察评价义务后,他才回到家里。

踏遍青山人未老,景色这边读好。28年来,肖裕生兢兢业业投身地质事业,虽没有富足的物质享用,但完成了最美的地质理想,领会了不时追梦和无悔付出的高兴,也博得家人和全院干部职工的高度一定和赞扬,树立起一面“四特别”的光芒旗帜,驰而不息谱写着“三荣耀”的美丽诗篇。人生的美妙在于持之以恒地追求。如今,肖裕生依然在地质任务的路途上兢兢业业地默默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