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板滞换人“嫁接”自动化 制鞋企业各显神通

作者:陈书东 2018年03月09日 国内新闻

  &ldquo机器换人&rdquo,无疑是近两年产业开展的热词之一。小编得悉,为了破解用工难题,不少制鞋厂家把目光投向了&ldquo机器换人&rdquo,这也直接催生了不少商机,激起了机械行业、制鞋厂家以及官方创造家的发明力。有专家以为,在工艺程度提升之余,洛阳市制鞋企业应力图品牌化运营,扩展利润空间。

  人工本钱高,行业去手工化呼声高

  走在河南省偃师郊区周边乡镇,可以用&ldquo百步一厂,十步一店&rdquo来描述外地制鞋企业的密集。但是最近两年,外地制鞋厂老板都在为同一个成绩而头疼,那就是招工难。

  近日,在位于偃师市城关镇东寺庄的偃师市宇龙制鞋厂里,副总经理兼财务主管杨占凤敲打着键盘,屏幕上跳出一个数字&mdash&mdash&ldquo5500&rdquo。&ldquo这是一个普工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算上加班费。&rdquo杨占凤说,如今制鞋厂招工难,工资低了基本没人干。

  间隔不远的大发制鞋厂相关担任人也深有同感。他说,每年春节前后,本地一些中小制鞋企业,都会面临员工辞职、跳槽和招不到新员工等成绩,人力缺口相当大。往年春节后,他就在工厂门口摆放了招工启事,月工资最高开到了6000元,但前来应聘者寥寥无几。

  &ldquo只需有更好的任务时机,我就会随时预备辞职。&rdquo21岁的制鞋纯熟女工小李的想法颇具代表性。

  偃师市鞋业协会秘书长张俊引见,以偃师为次要集聚地的制鞋业起步较早,20世纪50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规模效益,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成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为传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天地。年代开端衰亡手工制鞋业,80年代初家庭作坊式制鞋消费企业逐步兴盛,后来私营鞋厂开端扩展消费,成为外地吸纳失业的大户。但是,近年人工本钱的降低令制鞋企业本钱压力越来越大。

  &ldquo嫁接&rdquo自动化,企业&ldquo各显神通&rdquo

  为了破解用工难题,不少制鞋厂家把目光投向了&ldquo机器换人&rdquo,这也直接催生了不少商机,激起了机械行业、制鞋厂家以及官方创造家的发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