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保险+”提升城市灾祸管理“韧性”

作者:丁俊东 2018年03月08日 国内新闻

   建立国度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争当金融变革排头兵,是国度赋予宁波的重要使命。围绕全域保险与保险全产业链“两全”途径,我市放慢保险创新步伐,新项目、新产业、新经历不时涌现。本报今起推出“保险创新看宁波”栏目,登载具有示范与推行意义的宁波保险创新好做法、好形式,营建良好的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建立气氛。

  本报记者 孙佳丽

  昨日,英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保险学会在宁波结合举行了一场“韧性城市:城市灾祸管理新途径”的主题论坛。随着极端气候带来的自然灾祸对城市影响日益增多,如何加强政府部门灾祸管理的“韧性”成了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时放慢、工业化程度不时进步,城市开放零碎面临着更多未知风险,城市的可继续开展开端走向瓶颈期。由此,一种新的理念——“韧性城市”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韧性”?“韧性”,有弹性和恢复力两方面的含义。“韧性城市”,就是在灾祸面前拥有从变化和不利影响中反弹的才能,以及对困难情境的预防、预备、呼应并疾速恢复才能的城市。

  “去年,中国因气候灾祸带来的损失达200亿美元,政府部门开端采取举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城市‘韧性’是大势所趋。”来自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事务主管康霖说。

  在英国金融部门担任主管的亚历山大·米尔恩以为,保险是政府部门抵抗自然灾祸的前沿阵地,在加强城市的“韧性”方面发扬着重要作用。他说,除气候变化外,将来城市还会迎来网络风险。因而,政府部门要与保险业展开充沛的协作,树立风险转移机制,运作风险防控中心,应用“保险+”的形式,用保险的力气做好风险管控。

  其真实经过“保险+”加强政府部门灾祸管理“韧性”方面,宁波已为全国保送了许多“宁波经历”和“宁波形式”。宁波先后推出了150多个保险创新项目,将保险普遍使用于灾祸风险管理和社会矛盾化解等范畴。

  宁波于2014年树立了公共巨灾保险制度,3年来已累计向16万多户(次)居民家庭领取救助赔款9500万余元,83.7%的受灾群众对公共巨灾保险施行效果表示称心;在国际率先推出了城镇住房综合保险和电梯综合保险,目前已降低承保电梯的风险发作率;2008年开端树立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制度,让95%以上的医疗事故失掉了妥善处理……

  “‘宁波形式’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把政府部门和市场、社会无机结合在一同,并作出了很多无益的探究。”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王和说,目前,我国已将保险归入国度管理体系,并经过“保险+”,例如农业消费保险、地震保险、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规模效益,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成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为传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天地。水稻和小麦范畴的指数保险等,将政府部门灾祸管理的功用从直接提供效劳转变为直接保证。

  在如何应用“保险+”方面,英国Willis Towers Watson常务董事戴维·西蒙斯提出了本人的看法。在他看来,在选择投保项目时,政府部门需求充沛思索城市能够遇到的灾祸风险,并理解保险产品的构成、掩盖范围、呼应速度等,制定相关机制保证投保时作出正确的选择。政府部门也要放开对相关保险产品的限制,为保险产品的设计与施行提供支持。

  对宁波而言,在风险面前,如何再多一点“韧性”?据理解,宁波将持续施行“保险+”战略,尤其经过“保险+效劳+科技”的形式,让保险成为效劳民生的重要组成局部和“韧性城市”的重要支柱,进步城市的防灾减损才能。

关键词:保险    提升城市   灾祸管理    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