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云南大阴洞遗址考古发现人类晚期洞穴墓地

作者:何同东 2018年03月08日 新闻联播

  新华社昆明3月7日电(记者岳冉冉)近日,考古人员在云南大阴洞遗址展开开掘任务时,发现了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晚期洞穴墓地,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遗存,为滇西北古人类研讨提供了丰厚的实物材料。

  大阴洞遗址发现于去年9月,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者卡村境内,洞内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洞口宽约20米,由前后两个洞厅组成。去年底至往年初,考古人员对该洞穴遗址停止了抢救性开掘,前后洞厅开掘面积达300平方米。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馆员万杨引见,前洞厅发现灰坑12个,出土有陶片、纺轮、石器以及炭化稻等遗物。依据灰坑内的堆积剖析,这批灰坑能够与用火有关。洞内文明堆积中、遗址内以及地表均发现有陶器,陶器作风不同,能够有不同文明来源。

  墓葬是此次开掘最重要的发现。云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所长刘旭表示,洞内晚期墓地是云南目前此类遗存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考古人员共发现17座墓葬,次要集中散布在后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洞区深处,呈墓地方式散布。墓葬似经过人为规划,墓葬随葬器物较少,只要局部随葬有陶釜、纺轮和石箭镞。

  万杨说,这批墓葬均为土坑墓,人骨保管较好,葬式多样。墓坑的发掘能够受制于原始的消费工具,形制不规整,深度较浅。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墓葬内人骨极为散乱,能够为二次葬的景象,也有能够蒙受前期盗扰。很多墓葬内除主体集体的骨骼外,还零星发现不属于主体集体的人类骨骼。

  目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与东南大学等机构协作,对出土人骨展开体质人类学和基因学研讨。经过遗存比照剖析,初步判别大阴洞遗址的年代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青铜时代。

  专家表示,此次开掘任务关于云南古人类活动研讨具有重要意义,多样的葬式为现代葬俗研讨等提供了迷信的实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