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产销精准对接敦促“黔货出山”

作者:何阳 2018年03月05日 国内新闻

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小海镇,一辆能装载33吨货物的大货车停在久兴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协作社内等候卸车。每天,满载威宁马铃薯的大货车,从这里发往贵阳市的合力、宾隆两家超市……

自我省创新运用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推进产销对接以来,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推进“黔货出山”,并带动大批贫穷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征的绿色农产品促销新路。

产销精准对接

农民增收有底气

“我们去年接到的马铃薯订单,都本次涌现的 AI、区块链和物联网热潮不同于以往,将对产业、社会和生活产生真正堪称“颠覆性”的变革。IT 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地“换脑”: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刷新,全面升级。还有320吨等着收回去。”威宁久兴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协作社法人宋欣通知记者,他们的马铃薯在市场上曾经供不应求。在威宁小海镇的坪山、银光、小张关和朱嘎四个村共有437户贫穷户与协作社协作,去年协作社带动每户增收3740元。宋欣自信满满地说道:“产销上无效对接,协作社将大有作为。”

从前靠市场“神色”吃饭的农户,再不愁东西会烂在地里,去年我省打通了省内外、境外及电商平台的长效销售渠道,完成了贫穷地域产销精准对接。经过一年不时探究,一个以分销中心为前端,集配中心作衔接,反向指点协作社订单式消费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已初步构成。

省内,农产品集配企业与学校、机关、部队、医院、超市、国企达成了无效对接;省外,深化北、上、广、渝等目的市场,施行菜单式推介,举行和参与了133场次推介会,签署临时合同金额115.03亿元。其中黔南、六盘水、毕节新增临时订单辨别为33.35亿元、25.50亿元、22.67亿元,并在全国重点零售市场设立了4个分销中心;境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西北亚国度为重点,在云南河口、越南老街、海阳等地设立海内分销中心,鼓舞涉农企业铺设边贸网络。去年,一切分销中心销售农副产品近18亿元,辐射带动了3.7万群众;同时与三大电商巨头协作,推行农产品直采、“微菜场”等新形式,推进黔货线上销售出山。

深化利益联合

贫穷户脱贫有保证

往年春节,威宁小海镇小张关村的贫穷户都在聊一个话题,哪家的马铃薯卖得最多?年底协作社的分红都有多少?张广贤家去年参加协作社卖了5吨马铃薯,加上养殖的猪和鸡,比今年多了几千块钱的支出。“过年我们家购了些年货,买了新衣,剩下的钱就存着,给孩子们读书用。”老实的庄稼人张广贤家里有四个孩子等着他和妻子一年务农的支出来领取学费,村里的贫穷户根本都参加了协作社,他们都说:“这事儿特别好。”

协作社为贫穷户兜了底,贫穷户兜里有了钱,经过利益联合,去年全省协作社销售订单到达25227份,金额达266.26亿元,带动了51.27万贫穷群众无效增收。以20个农商联动示范县为带动,去年我省在贫穷县规划建立了92个上联消费、中联流通、后联销售的农产品集配中心,依托这些集配中心推进贫穷地域协作社与贫穷群众构成利益联合,完成三方抱团开展。

扶贫龙头带动农户增收,经过集配中心归口对接市场,重点协助892个带动力强、掩盖贫穷户多的协作社接取较高单价的消费订单,确保贫穷群众取得波动支出;同时,以最低收买价兜底保证农民利益,确保市场走低时农民支出不减,在局部地域还试点为贫穷村协作社购置订单保险,解除了群众开展消费的后顾之忧。经过一年努力,以龙头带农户的利益联合扶贫机制已在全省根本构成。

补齐市场短板

农产品出山有渠道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开展报告”显示,我省物流时效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为了放慢施行商贸物流规范化建立,去年我省重点培育了20个示范基地和34个3A级以上商贸物流主干企业。重点放慢补齐商贸流通设备短板、培育市场主体,着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本钱,进步流通效率,施行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举动,围绕农产品主产区、买卖市场和集配中心规划建立冷链设备。目前,全省库容已达79.4万吨,冷链运输车辆到达703辆。

为了助力黔货出山,放慢补齐商贸物流短板,农产品的质量品牌体系也逐渐构成。去年6月,铜仁市在苏州举行了“2017年铜仁市‘梵净山珍安康养生’绿色优质农产品苏州招商推介展销展现会”,现场签约30个项目,签约资金46亿元,铜仁的“梵净山珍安康养生”特征农产品,擦亮了品牌,并树立了波动的销售渠道。

我省制定修正了60余项中央规范,将2700余个农产品归入贵州绿色农产品推介管理平台,强化产质量量认证。在各大超市卖场,局部农产品已贴上二维码,拿出手机扫码,产品信息便了如指掌,完成了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通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查的体系。目前,已完成1163个重点农产质量量追溯。(梁圣)


(责编:刘思博、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