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香港新界盆菜宴面前的故事

作者:何熙 2018年03月05日 新闻联播

  原标题:香港新界盆菜宴面前的故事

  盆菜是香港特征菜肴之一,一盆菜里荟萃了百菜百味,香港人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赋予盆菜喜庆聚会的意义。记者近日走访了盆菜风俗兴盛之地——香港新界大埔头村,开掘盆菜面前的故事。

  农历正月十六一大早,大埔头村邓氏家族的人们便忙活起来,祠堂外一片繁华现象。有的人支起桌子,放上案板,开端洗菜、切菜;有的人搭起灶台,放上大铁锅,预备烧水、炒菜;有的人拿起勺子,不时搅拌锅中正在熬制的高汤,热滚滚,香喷喷。

  “我们族人每逢正月十六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灯盆菜宴,这一风俗已延续了一百多年。”村中辈分较长、年近七旬的邓兴华通知记者。

  据引见,每年正月,外地村民都会挑选吉日搭建灯棚,举行点灯典礼,寓意“添丁”。点灯典礼完成后,人们会在正月十六晚举行庆灯盆菜宴,广宴族人,约请亲朋好友共同为添丁者送去祝愿。

  “庆灯盆菜,一定包括许多有好意头的食材。”热心的邓兴华率领记者离开后厨,向记者引见起了制造盆菜必不可少的食材:蚝豉寓意“坏事”,萝卜菜头取自谐音“彩头”,慈姑则有“添丁生子”的意思……其它资料还包括五花腩、门鳝干、猪皮、鱿鱼、鸡肉、冬菇、豆腐泡等。

  据引见,盆菜源于宋代,传说事先新界村民将煮好的食材放在盆内,款待落难到香港的宋帝赵昺君臣,至今已无数百年历史。村里在祭奠、嫁娶、生日等节日时都会烹制盆菜,这已成为外地传统风俗之一。

  每年正月十六,村里几位极富经历的徒弟都会肩负起制造盆菜的重担,往年,他们一共要烹制160多份盆菜。一道具有乡村风味的正宗盆菜是由很多人分工协作完成的,人们从三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天前就要着手预备,这是一项相当繁琐和辛劳的任务。

  已延续参与10多年庆灯盆菜宴烹饪的主厨邓文龙引见说,首先,要统计本村门头,确定需煮盆菜数量;其次,要预备充足木柴,由于柴火强久耐温,煮出来的菜才最美味;再次,要提早购置少量新颖食材,其中的猪皮、鱿鱼等干货,要提早一天放在水中浸泡;最重要的一点是,猪肉要提早炆,让其出水、上色、入味,人们吃出口中才会觉得不肥不腻、甘香软滑。

  当天,徒弟们将这些食材入锅后,用加长版的大菜铲不时翻炒,还时不时参加南乳、面豉酱、葱、蒜、姜汁等停止调味。忙活了数小时后,下午时分,盆菜制造完成,徒弟们用金属盆盛装,将这道最传统的美味分派给村民及亲朋好友享用。

  下午6时,家家户户门前都已搭上桌子,摆好凳子,村民及到访嘉宾们围桌而坐。热火朝天、香气扑鼻的盆菜被端上了餐桌,人们一边品味美味,一边谈笑自若,氛围繁华。

  “一盘小小的盆菜,表现了族人世勾结的肉体。每年举行盆菜宴,大家都集聚集起来,一方面传承着传统风俗,另一方面增强了宗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大埔区议员邓铭泰说。(丁梓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