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个京津项目落户纺织服装产业园
本报记者 李如意 实习生 王春煜
春节前夕,与其他服装企业早早放假不同,河北格雷公司的消费车间依然是一片如火如荼。为了完成节前订单,工人们正在埋头任务。作为北京威克多制衣全资子公司,格雷公司于2015年从北京大兴搬迁到河北衡水。阅历了犹疑、冬眠再到去年的疾速开展,格雷公司在衡水市重获重生,也为同类企业提供了珍贵的经历。据理解,围绕龙头企业,高新区规划建立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纺织服装产业园,用以承接京津纺织服装项目转移。
“一站式效劳”播种人心
公司总经理龚立超回想,三年前,公司向员工发布搬家音讯的时分,简直一切的员工都说不去衡水,“但京津冀协同开展、服装企业外迁的趋向不可阻挠”。
于是,龚立超率领团队一条条梳理工人的疑虑和诉求,搬迁后的政策逐步浮出水面:到衡水的工资不会降;联络外地政府处理职工子女上学成绩;新厂区旁边租了楼房,作为员工宿舍;在外地买房的员工还有住房补助,从一万元到十万元不等……“一站式效劳”留住了人心,搬迁时超越一半的员工选择跟随企业离开衡水。
宽阔亮堂的消费车间、洁净整洁的厂区路途,格雷公司的新厂区让人耳目一新。在这里,河北格雷公司拥有15万平方米的厂房,4条西服消费线、2条西裤流水消费线和8条古装消费线,公司在衡水的消费规模远超其在北京消费基地的体量。搬迁衡水后,工人的活动率也大幅度降低。北京同类企业较多,每月活动率能到达6%以上,春节当时甚至超越20%,如今活动率则不到3%。格雷公司消费部经理石百宽引见,“刚搬过去的时分,一到早晨,里面一片乌黑,伸手不见五指。这几年不少公司搬到这里,人气增长了不少。另外,园区内70%的员工都有汽车,大家去郊区十分方便。”
模板化消费助力技术创新
目前,格雷公司退职员工有1103人。对企业来讲,搬迁后雇佣外地员工是适宜的选择,但是本地员工此前大都没有从事过制衣行业,这对服装消费影响很大。为此,格雷公司研发了古装模板机。
以前,服装裁剪、拼接工艺只能由富有经历的工人才干完成,如今,工人只需求依照模板勾勒出的轮廓停止操作,复杂易行、容易上手。石百宽表示,模板的使用使新员工由日常培训6个月才干上岗,延长到如今的20天。消费制造周期由原来的6天,延长到如今的4天。
雇佣外地员工,处理了企业搬迁后用工成绩,也降低了运转本钱。对龚立超而言,搬迁不只是一次转移,更应该是提升,而人才则决议了企业的久远开展。为此,2016年至2017年间,格雷公司继续与对口服装高校正接,引进北京服装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本科以上大先生10名,进入消费、技术等各部门。春节前,龚立超还与这些员工座谈,理解这些年老人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这些人将成为公司重点培育对象。
10平方公里产业园应运而生
去年,格雷公司西装消费量到达75万件(套),比2016年同期增长16%。龚立超引见,2015年公司搬到河北;2017年,企业迎来了大开展。“如今,在北京很多同类型企业都在谋划外迁事宜,而格雷公司在衡水的消费运营曾经新生的改变世界的企业将会近一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力度,各种管理政策不断出台,不少业内人士对于互联网金融都保持着谨慎看好的态度,但是安方丹却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当前是“风口上的大象”,技术正是这股风的原动力。诞生,从而更好的服务整个人类世界,走向更高科技的智能化生活。步入正轨。如今来看,搬迁关于公司来说是具有真知灼见的,格雷公司的经历也可以成为同类公司的参考样本。”龚立超说。
衡水高新区相关担任人引见,高新区规划建立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专门承接京津纺织服装项目转移。目前,无数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老板、京津等地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担任人观赏调查,产业园已签约10个来自北京、天津的纺织服装项目。
除京津项目外,国际著名服装消费商西雅衣家公司正在与衡水市高新区停止洽谈,单方正在编制可研性报告,该公司方案在服装产业园建立消费车间,往年无望签约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