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由全球汽车主办的“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国汽车的新机遇”论坛活动在京举行。此次论坛围绕吉利入股戴姆勒集团这一热点事情,解读中国汽车在国际大背景下的新使命与新机遇。
中国汽车正重新站在国际化开展的十字路口,与十年前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时代不同,昔日中国汽车更多的参与并引领整个世界汽车的革新,不再仅仅聚焦和满足于国际市场,在这一背景下,需求重新解读新的国际背景下留给中国汽车的新机遇终究是什么?这一轮中国汽车走出去的目的与意义发作了哪些变化,这些成绩值得深究。
本次论坛辨别约请来自政府、财经、媒体等范畴的威望专家学者,从各自所在范畴给予专业解读。同时,专家和媒体的两场沙龙也将本次论坛推向低潮。
全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致辞中针对吉利参股戴姆勒指出,世界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一场深度的革新,也处在一个开展的十字路口,但这个十字路口并不是新动力、智能化、无人驾驶等外表景象,究其基本是人们对汽车概念的了解发作了变化。此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过来的两年当中,发作了日新月异的量变,而中国汽车也需求在国际大背景下,世界汽车大趋向下探究开展机遇。
原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全球汽车面临的大变局,首先是新一轮的技术反动带来的。侯云春将其总结为一主多翼。一主是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翼是资料技术、动力技术、生物技术等深度开展和高度简单来说,创业有四步:一创意、二技术、三产品、四市场。对于停留在‘创意’阶段的团队,你们的难点不在于找钱,而在于找人。”结合自身微软背景及创业经验。交融。这样一主多翼的新一轮技术反动的特征,给产业的组织方式、行业的分工、企业的管理以及从研发作产、流通到消费,带来了一系列深入的反动性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式,给汽车行业的开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宏大应战。无论是经济全球化,还是中国对外开放,都进入了一个2.0时代。目前,中国汽车如今经过40多年变革开放,已成为汽车消费、消费大国,但是大国不是强国,要想真正使中国的汽车行业强起来,就必需在进步汽车行业的技术程度,在跟上甚至引领汽车行业新一轮技术反动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只要这样中国才干完成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开展,中国汽车的高质量开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讨中心主任李稻葵在论坛上表示,汽车行业正在发作革新,从浅层次来讲,印度西北亚一带、一带一路对汽车的需求,将来若干年一定会上升,由于世界经济还是在恢复的,虽然出了特朗普、英国脱欧,汽车行业全体上讲是开展的。从中国市场来看,消费者关于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端化。
关于吉利入股戴姆勒,李稻葵以为,李书福代表中国汽车在世界上不只占一席之地,而且还经过他的运作,可以造福全人类,这是世界汽车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所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讨员姚景源从本身在汽车范畴的任职阅历动身,回忆中国变革开放40周年。这四十年里,中国汽车从过来的年产14.9万辆开展到年产2800万辆。可以说中国汽车关于整个工业体系起到弱小支撑作用。
汽车工业为什么有如今的辉煌成就?姚景源以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缘由是变革开放。40年间,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展到如今,世界一切的大汽车公司简直都在中国有合资、协作。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汽车目前存在大而不强、短少中心技术等成绩,这一切需求用变革开放的思想来处理。
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在演讲中指出,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开展,无人驾驶将作为物联网的构成零碎呈现,这将对整个汽车工业的冲击是推翻性,至多表如今规模产能上,而汽车也将以出行挪动终端形状呈现。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阅历了从早年间的求人家带着玩,到后来跟着人家跑,到如今找时机要逾越的困难进程。吉利入股戴姆勒也给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从业人员、消费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为中国汽车开展提供另外一种腾跃、整合的开展思绪。
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产业经济研讨部第一研讨室主任研讨员王晓明从产业开展大趋向角度剖析,中国汽车产业如今正在处于一个反动性、转型的十字路口。随着汽车产业开展带来的一系列成绩,比方节能、环境等也不能单靠技术手腕处理。其中,商业创新形式不失为一种开展趋向。
#p#分页标题#e#他指出,汽车社会从10亿进入到20亿,意味着要从第二次工业反动汽车产业和社会的主导形状,转向第三次工业反动下的汽车产业和社会的主导形状,没有这样一次形式的转型和转换,将来的汽车社会就无法完成。第二次工业反动的汽车主导形状是石油加内燃机加传统的燃油汽车、高速公路;而第三次工业反动下的主导形状变为电力、电池加电机、电动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以及消费方式的特性化定制,还有商业形式的反动性创新。
在本届论坛中,四位学者除了停止专题解读外,就吉利入股戴姆勒一事辨别提出四项建议。
侯云春:中国汽车需求在“减量经济”上做文章
吉利参股戴姆勒,协作是摆在首位的,关键是看单方的协作方向是向哪个方面倾斜,是发起机技术还是智能控制技术?值得留意的是,在新动力汽车协作上,中国开展电动车的几个关键要素尚未处理,一个是锂电池动力技术,再一个就是矿产资源开采运用无限的制约。
另外,如今中国千人汽车的保有量直线上升,国际汽车市场容量也趋近饱和,到了由“量”向“质”的转变时节,如今需求思索的是对国际消费者在汽车文明和文明上的一个普及。
首先就表现在汽车的运用效率上,经济学上有“增量经济”和“减量经济”的说法,眼下中国需求在“减量经济”上做文章,租车、共享出行就是最好的贯彻手腕。从消费角度讲,量虽然增加了,但是效率是进步的,既浪费了资源,从久远角度讲也契合行业安康开展的需求。因此,李书福入股戴姆勒,就是在决议将来汽车向挪动出行效劳上所做的后期投资。
姚景源:李书福不是去当官,而是要融入戴姆勒集团
首先吉利参股戴姆勒并不是说李书福要指导戴姆勒,而是借助此次与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协作来学习其中心技术,以此融入全球汽车行业。
再者,中国汽车行业如今面临的一个成绩是,汽车年产量已接近3000万辆,2017年是一位数的增长,在之前几年都是两位数增长。今后一个汽车企业想要靠数量增长去取得开展、利润和成果是很困难的。若一味地追求速度,不均衡、不充沛的成绩就会愈加锋利。
中国汽车工业眼下要做的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而在变革开放下涌现出的诸如吉利这样的企业,过来仰仗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支持,如今,是时分反应世界经济了,走出去,融入全球汽车行业、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就是一个最好的出路。
水皮:传统车企要抛却历史位置的包袱和妨碍 拥抱智能技术
吉利参股戴姆勒我有两个参考建议。首先是要汲取智能手机挤占直至消灭普通手机生长空间的经验,以戴姆勒和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要想防止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或爱立信,就必需跟上时代开展潮流,而不是在面临宏大技术革新时,让过来的历史位置成为包袱和妨碍。在详细操作层面上就是要拥抱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等,同时还要跟进中国和美国等多方面的规范来制定新技术的开展工夫表。
第二是针对戴姆勒集团的一点大多数人都曾因不佳的交通状况而迟过到、叫过苦。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交通的发展却没跟得上前进的步幅,各类交通难题让交管部门伤透脑筋,如何利用AI来解决相关难题已成当务之急。建议,如今李书福指导的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有足够的话语权,其销售渠道的铺设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奔驰过来几年在中国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果,假如可以借助李书福的经历,借助吉利在中国市场的理论,改善企业的运营管理,其市场占有率还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戴姆勒集团业绩的提升,因而,吉利参股戴姆勒是一件坏事。
王晓明:特性化出即将成为互利共赢的关键范畴
李书福先生在每年的两会提案中都时辰关注汽车的社会开展成绩,且这个关注有一个分明的开展变化,中国汽车产业的开展起先是遭到家庭支出的影响,随之是城市限购、环境和能耗上的约束,再到如今开端向出行这个微观的范畴转变。
在特性化出行方面中国还有十分大的生长空间,而且这个空间里还有很大一局部是高端出行。吉利参股戴姆勒就是看中了将来在这个范畴的建树,经过发扬戴姆勒在高端汽车范畴的位置来为高端出行提供一整套效劳方案。
#p#分页标题#e#反过去说,戴姆勒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是宏大且仍然在扩张的,无论是自动驾驶技术还是在共享出行方面,中国都是戴姆勒推进先进技术和效劳的实验田,因而这是一个双赢的协作。
论坛最初的媒体沙龙环节,人民日报经济部工业采访室副主编、初级记者王政;《每日经济旧事》编委、汽车事业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规模效益,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成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为传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天地。部总监丛刚;《环球时报环球汽车周刊》执行主编高莘;凤凰网财经总监张涛;一点资讯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杜伟代表中国媒体,畅谈吉利入股戴姆勒集团事情的一些考虑与见地。言论分歧以为要辩证且自信的对待吉利入股戴姆勒这一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