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疯狂购物了。
中国游客以购物为导向的旅游日常正在发作改动。奥纬征询公司(Oliver Wyman)的一项调查后果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数量和度假消费收入持续上升,但在海内旅游时期的购物收入同比增加17%,并且下降趋向仍在持续。中国旅游研讨院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趋向: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同比增长5.1%,而且坚持着持续上升的势头,但在海内购置的商品总额却在下降,其中自在行游客境外购物消费增加了37.2%。
不少依托中国游客“买买买”来支撑业绩的海内批发商,曾经开端遭到冲击。日本免税批发商乐购仕(Laox co.)此前在报告中称,因中国游客的购物收入增加,它2016年的支出增加了33%。美国批发商梅西百货公司(Macy’s Inc.)也宣称,中国游客购物欲降低影响了其业绩,方案封闭14%的门店以遏制销售业绩下滑。
据彭博资讯批发剖析师Catherine Lim的剖析,路易威登(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E)、历峰集团(Cie Financiere Richemont SA)等朴素品公司,也因中国游客购物收入增加而面临销售业绩压力。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衰亡,以及由此带动的消费习气的改动,是中国游客海内购物收入增加的重要缘由。
近年来,国际跨境网购逐步常态化,2016年,跨境出口电商买卖规模首度跨入“万亿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买卖规模为12000亿元,比2015年的9000亿元,增长了33.3%,估计2017年将达18543亿元。
购置力加强的年老人,越来越多地运用跨境网购效劳,也增加了在海内旅游时期的购物收入。2016年我国跨境网购用户为0.42亿人,同比增长82.6%,估计2017年跨境网购人数将到达0.59亿人。其中,26-35周岁的青年群体占用户总数的69%。
在出口关税降低的政策支持以及资本助力下,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和效劳程度也在提升。例如,天猫国际的商品来自53个国度,有3500个品类、7700个品牌,有16个国度和地域馆。物流上,保税区货物能在3-7天送达,海内直邮也只需7-14天;网易考拉海购商品品类掩盖美妆、日用、母婴、服饰、食品及数码等多种品类,包括了80个国度的5000多个品牌,不只拥有中国最大的保税仓储规模、首家完成“次日达”效劳,海内仓也已规划辐射东亚、西北亚、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虽然海内实体批发店遭到较大冲击,但许多海内公司也借助增长中的中国跨境电商渠道,获得了业绩增长。
日本《每日旧事》报道,尤妮佳公司相关担任人表示,访日游客“爆买”带动的需求曾经转移到中国电商平台上,公司旗下Moony纸尿裤等商品在中国热销,尤妮佳公司的对华出口比前一年增长了10%以上。像东京松屋百货一样,局部受中国游客购物收入增加影响营业额下降的百货公司,也在积极规划跨境电商渠道。2017年,松屋百货与中国企业协作开设了面向中国市场的网站,销售和日本外乡店面相反的商品。
中国旅游研讨院该研讨院还剖析以为,比起购物,如今的中国游客在境外游览中,更情愿把钱花在美食、文明、文娱等体验性项目上。
“如今,中国游客关注的不再是特价商品购物中心,他们对国度公园更感兴味。”驻上海的奥纬征询合伙人Hunter Williams以为,全球企业都要调整营销战略,考虑如何吸引新一批的中国游客前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