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任务会议,把金融风险和监管进步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突出强调了金融平安和防备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家以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必需理清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关系,探寻中国金融业高速增长面前的逻辑、潜在的风险以及化解之道。
中国社会迷信院财经战略研讨院与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中国财富研讨院前日结合发布题为《中国金融业高增长:逻辑与风险》的报告指出,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添加值占GDP的比重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4%攀升至2015年的8.44%。该数值不只高于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度,也高于美国、英国等传统经济兴旺国度。值得警觉的是,2012年以来中国金融业的高增长是在制造业疾速下滑的背景下发作的,这意味着金融波动、可继续开展的根底正在丧失,预示着风险迸发的能够性正在进步。
专家剖析,这10年来金融业的迅速增长,既有统计要素和货币供应的要素,也有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要素。
从货币要素来看,中国社会迷信院财经战略研讨院综合经济战略研讨部副研讨员汪川说,在我国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过度侧重于经济增长目的使金融业高增长成为必定。在利率市场化变革的推进下,影子银行等机构的衰亡对金融业高增长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股市扩容与股价动摇也是金融业添加值占比进步的重要缘由。”财经战略研讨院副研讨员王振霞说,股票市场既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的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融资渠道,扩展居民的财富效应,同时也包含着猛烈动摇风险以及对实体经济投资的“挤出”,其本源是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率的差别。
财经战略研讨院城市与房地产研讨室副研讨员高广春以为,房地产市场也与金融业的增长高度关联。假如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进一步累积,信贷泡沫的收缩与幻灭在所难免,其对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的冲击异样难以防止。
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金融研讨所原所长张承惠则以为,中央政府的推进也是中国金融业疾速增长不能疏忽的力气,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也不容疏忽。
报告以为,中国金融业高增长的潜在风险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金融业本身增长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风险,二是在强化监管背景下金融部门去杠杆能够带来的冲击。前者表现为:“资金空转”“脱实入虚”等严峻成绩,使金融稳健开展的根底丧失;金融体系运转效率低下,使金融可继续运营的才能下降;金融工具单一和投资渠道缺乏,使金融风险在局部范畴明显积聚。后者需求调查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假如资金不停留在金融体系外部,能否可以进入实体经济以及以什么样的价钱进入实体经济,这直接决议了“脱实向虚”能否转变为“脱虚向实”。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