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一同发作可喜变化的还有他的家乡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外地村民说:“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多亏了有个敢闯敢干的李书记。”李书记就是李华靓,现任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家里不富有,延迟保持学业的李华靓本来想在城市里闯出点名堂。他做过传菜员,当过搓澡工,还卖过水果。一番折腾上去,他逐步明白,人生想有大开展,光靠苦干不行,还得有文明和身手。
2007年,李华靓赶上了好时机。吉林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先生项目”为乡村有志青年提供上大学的时机,他有幸被引荐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习。第二年,国度出台了扶持农业机械化的优惠政策,在大学开辟了视野的李华靓觉得回乡创业的好机遇来了。
马场村素有种水稻的传统,但不断是人工育秧、插秧、脱料,费工费时。“想高产高效就得走农业机械化的路,实行一致购种、迷信种田,供产销一条龙的协作社消费形式。”说干就干,李华靓开端挨家挨户发动村民。
事先的西南乡村,成立协作社还并不多见,他四处受阻。父亲李冬也担忧:“农民攒点钱不容易,假如赔了怎样办?”
一番语重心长推行,也只要5户村民参加。 为了支持儿子,李冬还是拿出了和老伴攒下的7万元养老钱。
“挣了钱,大家按股分红,赔了算我的。”李华靓向银行存款,找亲友集资,一共筹集了140多万。先后置办了收割机、大中型迁延机、插秧机等农机具20多台,兴办了事先奢岭街道第一家协作社晟华农民专业协作社。
协作社运营第一年,就发出了1/3的本钱。大伙看到了利润,开端自动跟着他干。最早参加协作社的村民李洪有夸李华靓:“思想超前,有气魄。”
如今,晟华农民专业协作社成立了农机作业队、稻米加工厂、养猪协会和水稻高产栽培基地,曾经开展成为外地集消费、加工、销售和效劳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只马场村农户纷繁参加协作社,周边很多村子的农户也抢着成为社员。协作社曾经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次要途径。
2013年,李华靓高票中选马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基层干部就要真心实意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李华靓先后注册了吉林双盛农业开发无限公司和“双盛古稻”“晟华”和“晟华靓利”等含有地域文明特征的绿色水稻商标品牌,同时还启动了“万亩鸭田生态水稻订制体验农场”,项目失掉了双阳区40万元农业开展扶持资金的支持。
李华靓引见,如今协作社有600多户社员,可以年加工销售优质大米1200多万斤,还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晾晒场和500多亩的绿色生态大米基地。
为了销售好绿色水稻 ,李华靓还树立了协作社本人的网站吉林农商网,同时开设淘宝网店和微店,新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增仓储、物流、客服等任务岗位。
不只如此,为了放慢马场村及周边乡村电商开展,培育乡村电商人才,在双阳区政府扶持下,马场村成立了吉林省晟华乡村电商创业园。目前曾经展开了屡次“百村电商”培训,园区入驻企业20多家。
“村民生活富有起来,生态环境也得越来越好。”当上村干部的李华靓,另一门心思则是改善村里的根底设备。近年来,他协调水利部门改善村里的饮水平安成绩,争取交通部门的项目资金给村里修路,还修了8000多米排水渠。
此外,他在村里建成了集文明大院、农家书屋和协作社办公室于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农闲时节,文明大院里的秧歌队很是繁华。
李华靓还组织成立了党员效劳队,与村里贫穷户停止包保扶贫,并与吉林省几所大型企业搞联谊和对接,为村里的青年提供了少量失业岗位。
村民孙彦波家里有老人,不方便外出打工,李华靓就布置他在协作社任务。“家庭困难的,他都想念着”。孙彦波说,有要处理的事,通知李书记,他会尽快帮助处理。
如今马场村的人均年支出从以前8000元添加到近两万元。去年,李华靓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代表证编号为第0445号,恰巧,马场村共有445户村民。“纯属巧合,但也提示我,要让同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华靓说。
春节刚过,李华靓曾经忙着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谈协作,要持续在科技种田和育种上深耕。他说,新一年,要把马场村的乡村旅游做起来,不只持续稻田养鸭,还要把稻田养鱼、养虾和养蟹也参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