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燕达医院燕达哈特瑞姆心脏中心主任谭琛(左)与上海新华医院教授梅举(中)正在给患者施行手术。
熊黑暗摄
2014年我国首集体制外医生集团成立。随后,体制外、体制内、线上等多种方式的医生集团不时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榜上有名的医生集团已达160家,显示出医生集团开展的生命力。医生集团是我国推进安康中国建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变革进程中的重生事物。从明天起我们推出“看望医生集团”专题报道,聚焦医生集团的开展现状,希望惹起大家的关注。
编  者
医生集团提供一站式、延续性的效劳,与医生“走穴”“飞刀”完全不同
61岁的沈女士1999年发现心房颤抖,先后阅历3次手术,病情仍没缓解。她得知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能做一站式杂交手术,便找到该集团专家刘兴鹏。刘兴鹏组织集团内专家团队仔细剖析沈女士的病情,制定了实在可行的手术方案,2016年10月施行手术,沈女士从此辞别困扰她17年的心房颤抖。
沈女士是在河北燕达医院做的手术。刘兴鹏是北京朝阳医院心外科医生,也是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结合开创人之一。燕达医院是刘兴鹏的第二执业地点,也是集团的协作医院之一。
“这里真正表现了以患者为中心,聚集了很多心脏内内科专家。作为患者,本人基本请不到这么多知名专家。”沈女士说的正是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的特点多学科专家组协作诊疗形式,即来自两个以上学科的一组绝对固定的专家,常态化地针对患者某器官或零碎疾病停止讨论,构成诊断、医治方案,并由相应学科成员执行。
“与公立医院带有行政颜色的科室会诊不一样,这是一种自动依据病人需求发起的多学科专家组协作,完全为病人思索,不触及科室之间的利益。”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执行总裁范睿说。沈女士提到的杂交手术,正是该集团研究出来的新型手术,可使多个专科团队协作,在一次手术进程中为患者提供多种必需的手术医治,增加患者屡次手术的苦楚。
医生集团的医生在燕达医院执业,不是通常所说的“飞刀”。2015年,医生集团开创之初即与河北燕达医院协作,并于2016年展开“1+N”协作形式,即由集团内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全职到协作医院担任心脏科室日常诊疗,多名集团内专家全力支持。来自陆军总医院的主任医师谭琛自2016年3月开端全职入驻燕达医院,并领衔一个心脏科病房,在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内科教授梅举等多位专家的支持下,停业第一年就完成400多台心脏手术。还有另一种形式“N+1”,即有多名体制内专家个人帮扶同一家医院,“1”指的是协作医疗机构本身的心脏学科带头人。
“我们不只从学科开展方面帮扶协作机构,还组建了一支随访护士团队。随访护士次要担任监视患者吃药、提示活期复查、随访等效劳。患者的普通征询需求可经过讯问随访护士失掉满足,需求医治时可经过随访护士找到医生。集团提供一站式、延续性的效劳,这与医生‘走穴’完全不同。”范睿说。
医生集团以公司方式,吸纳技术程度较高的医生有管理、有组织地执业,强强结合
除了燕达医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还和5家医院协作,集团专家以“N”的优势在协作医院出诊或做技术帮扶,共建心脏学科。
2015年5月,刘兴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鹏等来自北京6家三甲医院的7位一线心脏病学专家,结合创立了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是国际心脏病范畴第一支专科医生集团。2017年更名为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效劳内容次要包括心律正常、冠心病、心衰、构造性心脏病等多个病种,辨别有4个亚专业专家团队及护士团队,为协作医院提供诊疗、技术输入效劳。由于专注于心脏病多学科协作,并展开有特征的杂交手术,该集团诊疗量和业务支出连年飙升。
与哈特瑞姆同年成立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由复旦大学隶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宋冬雷发起,也是专科类的医生集团。该集团对医生的专业技术、学术程度要求十分高,集团专家以及协作专家大局部有海内进修、留学背景,重点展开脑部神经疾病诊疗。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发起人以及专家大多是分开体制的全职医生。与医院协作时,集团全职医生需求与医院签署休息合同,注册该协作医院为执业地点;假如是体制内身份,则停止多点执业备案即可。
记者发现,这些医生集团均以公司方式,吸纳技术程度较高的医生有管理、有组织地执业。他们以技术优势强强结合,在市场上获取技术价值报答。
#p#分页标题#e#2016年6月,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门诊部医疗机构执业我们也正在做着心目中属于未来的事业,那就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完善人与金融、货币之间的关系,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金融服务 。答应证正式获批。该医生集团近300名签约专家可在门诊部落地展开疾病诊断与医治,临床学科掩盖26个专业,包括肠胃肠内科、肝胆内科、后天性心脏病、哮喘与慢阻肺等多项诊疗效劳。
川派医生集团是专注于疼痛医学范畴的专科医生集团,目前置办了一家二级规模的中中医结合医院,并将其命名为“川派医方馆”。
也有一类医生集团,属于管理效劳型,相似于医生经纪人,如大家医联、中钰医生集团等。这类医生集团定位为医生的经纪人公司,次要担任提供与医生执业相关的管理效劳,如树立信息交流平台,协助医生选择签约医院、集中会谈、风险应对等。
在管理效劳型医生集团中,还包括一些互联网医生集团如杏香园等。这类医生集团次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成为医生多元化行医的专业助手和医生多点执业平台,并依托互联网完成医患线下线上精准婚配。一方面为医生团队提供征询、品牌传达、客户开发、效劳运营、领取体系、法律风险控制等效劳,另一方面作为医生和患者的信息发布整合平台,充任中介作用。
医生不是公立医院的隶属资源,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资源
大局部医生集团开创人已是大牌医生,为何还要兴办医生集团?华医心诚医生集团结合开创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霍勇说,医生集团是顺应社会体系转变的一种组织方式,更严密、更高效,便于医生更好地维护大众安康。“医生只属于医院的状况一定会改动,医生应该是自在执业者。”他说,医生从医院走出去,组成医生集团合伙、签约、雇佣执业,在不少兴旺国度已是普遍景象,而在我国刚刚起步。
霍勇做了35年心血管医生,外行医进程中,他发现中国冠心病介入医治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冠心病的死亡率也在继续上升。所以,仅靠介入医治自身是不够的,必需从全体思索,更多关注一级、二级、三级甚至零级预防。“经过医生集团组织方式,推进更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参加,树立心血管医治行业规范、标准流程。”他以为,县域医院对心血管医治的需求最迫切,由于区域人口较波动,可很好理论心血管三级预防理念,提升人们的安康程度。
更好地依托技术取得阳光支出,是大局部医生集团创立的次要缘由之一。“我创建大家医联,目的是树立多点执业的互助平台。我还是中国医学迷信院阜外医院的医生,也要出门诊、做手术,在不影响本职任务的前提下,把平台做大,协助医生用本人的技术救治更多的人尤其是基层群众,让他们在家门口享用优质医疗效劳。”大家医联开创人孙宏涛说,大家医联的利润很薄,但医生外出做一次手术,支出十分可观,大大进步了支出程度。
大家医联是我国首集体制内医生集团,有专家评价它不只创始了体制内医生创业的先河,而且为深化医改推开一扇跨越体制的大门。孙宏涛说,中国医生的团体品牌没树立起来,在体制外完全自在执业还有难度,最佳创业形式是在体制内多点执业。
如今,体制内外的医生集团越来越多,主导者有医生,也有资本方,还有药企等。经过多方调研,国度卫计委卫生开展研讨中心研讨员苗艳青粗略统计,全国榜上有名的医生集团数量已达160家,还有多数医生集团刚成立不为业界所知。
苗艳青以为,越来越宽松的政策为医生集团的呈现营建了良好环境。从2009年到2017年,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和鼓舞医务人员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活动,并逐渐完成“一次注册、区域无效”的目的。特别是《“安康中国2030”规划大纲》明白提出“积极探究医师自在执业、医师集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效劳或组建医生集团”等。
“目前,较为单一的医疗效劳供应方式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医生集团从医疗平台、医生执业形式、民众就医选择、医疗保险等多方面,促进医疗效劳由一元化的供应方式向满足多元化的医疗效劳需求转变,为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效劳供应探究了新业态。”苗艳青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以为,多年来,医生成绩不断是医改瓶颈。医生集团触及分级诊疗、医生失业待遇等一系列制度成绩,很能够成为医改的打破口,应予以支持、保护。“医生不是公立医院的隶属资源,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资源,应好好应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3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