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 月兔茶:一个王朝的风雅 只要宋代的风花雪月,才会有“茶大家”黄庭坚
都濡月兔茶,历史悠久。北宋天文志《太平寰宇记》中明白记载,北宋年间都濡茶就已成为为朝廷贡品。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对月兔茶评价极高,写下了:“春露月兔古黔茶,东坡庭坚词誉夸。魂断时空九百年,拾遗梦圆品芳华。”
与苏东坡齐名、并称“苏黄”的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尤为喜欢月兔茶,在《阮郎归·茶词》中,盛赞月兔“春味长”。
宋代,是个风花雪月的优雅时代:宋词炫亮了古时分的中国,宋瓷冷艳了中世纪的欧洲……
茶,也是那个时代的风雅。
只要宋代,才会有黄庭坚;而黄庭坚,也只能在宋代。
这位与苏东坡齐名的大文豪,必需有一个称谓,叫作“茶大家”。
假如有人曾这样说过,黄庭坚一定会怅然受之。
庭坚终身爱茶成痴,不只擅长品茶,还精研制茶之术,深谙烹茶之道,对后世影响极深。
1094年12月,庭坚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一带)别驾,在黔州(含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全境)安顿。
黔州偏僻,大人消耗将近5个月之久,抵达之时,已是第二年的暮春时节。
黔州产茶,此刻,春茶正好!别驾大人一路行来,看多了茶山,也闻够了茶香。
终身痴茶,大人怎能听任本人与好茶擦肩而过?
《茶经》中,茶圣陆羽提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熟读此书的别驾大人,对黔州之茶,早已心生向往。
更何况,他还听闻黔州一带,以都濡月兔茶最为有名。
都濡访茶去!别驾大人就这么愉快地决议了,就连思乡之情,也淡了几分。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游了茶园,走了茶户,品过月兔,大人一首茶词《阮郎归》,寥寥几个画面,便囊括了月兔茶的一切:从美丽的茶园到繁忙的茶农,从制茶的工艺到茶饼的包装,从茶名的传播到茶文明的昌盛……
最初,大人用“春味长”三字,对月兔茶的质量,给予了最美妙的品鉴。
都濡春味长。黄庭坚把都濡茶或寄或带,赠予苏东坡等一干友人,约请他们共尝这黔地春天的滋味。
黔州茶抚慰了大人的得志光阴。
谪居黔州三年,大人写下了为数甚多的吟咏黔州山水好茶、习俗民情的诗词。
他的心,也在茶香中,渐渐平复。
访茶问古的别驾大人,不负盛名。
“聚集了全世界身经百战的最优秀的创业导师,汇集了全世界各国最优质的产业资源,召唤全球未来的商业领袖。今往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施州八香六饼试将焙尝。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在《答从圣使君》一文中,大人明白指出,都濡茶在汉代就已成为贡品。
这段日子,或许就是大人终身中最初的高兴光阴。
其后,黄庭坚的政治生涯不断颇为不顺,1105年秋,逝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市)贬所,终年六十一岁。
而都濡此地,千年之后,茶香照旧。
都濡茶,春味真的很长。
《清史稿·食货五志·茶法》将贵州与苏皖鄂浙闽湘桂滇并列为产茶地之“最”,但从云南茶税年九百六十两,贵州仅六十余两,就可见产量之低,极为珍稀。
民国贵州通志:“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其次如铜仁之东山,贞丰之坡柳、仁怀之珠兰茶,均属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