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业与机床行业已共同走完了辉煌的"十五"。"十五"时期,我国模具工业年均开展速度约为18%,与机床工业一同,现已共同进入消费总量世界排名第三的地位。我国虽然曾经是模具与机床的消费大国,但还远远不是消费强国,这是不争的现实。模具工业的开展,除了种种其他必需具有的条件之外,配备的改善与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十五"时期,模具行业的配备也的确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提高。在配备的改善与提高的进程中,国人都是希望用国产设备的。但是许多国产设备,尤其是中高档国产设备,却在功能、规格、质量、效劳等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种种无法之下,企业只好选用价钱昂贵的出口设备。如今的国产设备为什麽满足不了模具消费所需?机床消费企业为什麽不注重模具行业这一块市场?模具企业何时才干在国际推销到大少数本人所需的设备?这些都是模具行业业内人士平常常常谈论的热点。"十五"曾经过来,"十一五"时期要着重自主创新和向消费强国迈进,这是模具行业和机床行业共同的心声。"十一五"时期,模具工业不但在数量上定会有较大的开展,而且在产质量量和程度上也一定会有较快的进步。无论是量还是质,它们的开展进步都需求少量的先进适用设备来配备企业。
一、模具行业存在庞大的设备市场
经过"十五"的开展,我国模具行业的确已有长足的提高。提高最大的是两块:一是"三资"企业蓬勃开展,使我国模具消费规模和产品程度有了一个很快的开展;二是非国有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使我国模具消费规模迅速扩展,产品程度也有较快进步。要把全国模具消费规模作出一个确切的统计的确很困难,但经过剖析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材料,可以得出两个大的概念:一是在港资、台资及外资特别集中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域,随着机械、电子、轻工、建材、通讯及办公设备等企业的衰亡,用于企业外部配套的自产自用模具消费也随之少量开展。这一局部模具消费规模约有300至500亿元。二是除此之外的全国模具消费总规模,2005年已超越600亿元。据此,假如说全国(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模具消费的总规模已达约1000亿元左右,则是可信的,与实践状况不会有很大的出入。
在"十五"高速开展之后,模具行业"十一五"时期的开展速度能够会有所回落,但估计仍将会在高于年均10%以上的速度上高位运转。这样,"十一五"时期模具消费总量每年大约都会有100至200亿元的增量。假如按均匀每年150亿元增量,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大致为1:1,投入之中约有60%资金用于购置新设备来计算,则均匀每年约会有90亿元用于置办各种设备。这就是模具行业中设备市场的一个概算。虽然这一设备市场与机床工业总规模相比只占不大的比例,但也不能说很小了,不应该被无视。即便把外资企业次要用本国设备这一块去掉,留给国际机床行业的也最少还会有每年60亿元左右的设备市场。更何况假如国际设备程度和效劳下去了,具有了竞争才能,外资企业也是情愿选购价廉物美的国际设备的。因而,假如机床行业能掌握好这一块市场,"十一五"时期这300亿元左右的市场用"庞大"两字来描述也不为过。
二、模具行业对设备的根本要求
与其他机械加工相比,模具加工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次要是:1.大少数模具需求在实芯金属模块上加工出外形复杂的空间曲面,随着模具不时向大型化开展,模块分量也将越来越大,如今有的已达几十吨;2.大少数模具外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很少有窄长形的,次要加工量集中在凹模和凸模上;3.随着模具制品要求越来越精细、复杂,对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许多模具的加工精度已达±1~2μm,不久将很快开展为小于±1μm;4.随着用户对模具消费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模具加工就要满足高效、疾速,且有一定柔性和长工夫满负荷不进展运转等要求。依据上述4条特殊性,就对模具加工设备提出了如下一些根本要求:1.机床要有好的刚性和与模块分量相顺应的大承载才能;2.任务台面尺寸要与模具外形尺寸相顺应,宜于长方形或正方形及圆形,不宜窄长,而高度方向及其行程却要求有较大空间;3.要有高的精度及精度坚持性;4.要能疾速高效地去除余量,且有很高的牢靠性,以坚持延续持久满负荷运转;5.为顺应复杂的空间曲面加工,且有少量的加工量,因而要求机床能多轴联动,且配有大信息容量的数控零碎。 #p#分页标题#e#
下面只提出了一些大少数模具加工对设备的根本要求,此外尚有不少特殊要求。例如加工塑料的机床就要求有更高的速度,但由于切削力小,为降低本钱,机床可采用轻型构造;试模用的研配压机则不要求其高效疾速,但要求有反转动能以便修模;某些复杂工序的少量反复加工可用专机等等。同时,复合加工、柔性加工和在线检测也是模具加工的要求。
三、产需矛盾及国产设备竞争力剖析
目前,国际机床行业所消费的国产设备尚不能很好满足模具消费所需,其次要矛盾,除了多数高档设备国际缺乏自主创新才能,一时还难以满足之外,大局部是国际技术和才能可以满足,却由于机床行业未注重模具行业这一块市场和对模具加工一些特殊要求缺乏仔细剖析研讨所致。其次要表现是:1.产品未针对模具行业特殊要求停止开发,主体构造不能很好顺应模具加工,包括任务台尺寸及承重、机床的刚性及波动性、长工夫满负荷运转的牢靠性、高速高效高精度及大余量空间曲面加工等;2.设备上的许多零部件、配套件质量不过关,尤其是某些电子元器件、某些机械零部件和数控零碎等;3.由于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缘由,包括拆卸质量和综合效劳程度不高在内,特别是售后效劳跟不上,致使模具企业随便不敢选用国产设备。
从上述剖析看,就模具行业设备市场这一块,与出口设备相比,国产设备在功能、牢靠性、精度、质量、交货期和综合效劳才能等方面都缺乏竞争力。究其缘由,一是自主创新才能单薄,二是不注重模具行业中的设备市场,三是体制、机制和管理等跟不上。
以数控机床为例来说,200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打破6万台,数量和产品程度都已有了长足的提高,但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却不到30%(有材料说2004年是26.9%),在模具行业,恐怕是20%都到不了。为什麽会这样?我以为大致有三方面缘由:一是国际市场对数控机床有微弱的需求,尤其是中高档产品量大面广又易于消费,大少数机床厂都义务丰满,这就使许多有关企业不再去追求高、精、尖、难的种类和中高档产品了;二是绝大局部机床企业自主创新才能单薄,中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握得少,即便有心要去开发中高档产品,却是爱莫能助;三是模具行业虽然有较为庞大的设备市场,但由于模具加工的特殊性,特别是特性化要求比拟突出,模具企业又大都是中小企业,对数控设备的订货难以构成较大批量,因而要满足模具行业需求,的确有较大难度,必需花鼎力气,而且还会有一些风险,还要有程度才行。鉴于这三方面缘由,所以呼吁行业者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标准的之前,从业者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国际机床消费企业对模具行业设备市场至今仍不注重或得空去顾及,只难听任出口设备去唱配角。
如今模具行业设备市场中,中高档产品根本上已被日本和欧美国度所占领,中高档产品次要从我国台湾出口。如今韩国设备已开端出现不时扩展其市场占有率的趋向,而少数国际机床企业仍对此无动于衷,还在局外游移。
四、对国际机床行业的希望和建议
鉴于国际机床行业尚不注重模具行业中的设备市场及国产设备在这一市场中的很低的占有率,因而衷心希望机床行业能亲密关注模具行业的开展,注重模具行业中的设备市场,即便是在目后任务丰满的状况下,也应从久远开展动身,从战略高度去看法,并对这一市场停止充沛研讨与正确定位。
模具加工所需设备多种多样,状况也各不相反,假如的确由于创新开发才能缺乏,那在高端市场上可先暂缓去占领,而将力气先集中到中高档产品上。例如电加工设备,如今高端市场已根本被日本和瑞士企业所占领,但在中高档市场上,虽然我国台湾和韩国设备也已占领了一定份额,但还是国产设备占了少数。在金切设备方面,特别是在中高档数控设备方面,国际企业也一样是大有可为的。近年来,光是浙江的模具行业,每年都从台湾或国际台资企业购进2000多台中高档设备,我国一些机床企业,是完全有才能进入这一市场的。先从中高档产品开端,再逐步向高端开展,这能够是一条比拟切合实践的路子。当然,随着模具工业总体程度的不时进步,所需设备的层次天经地义的也在不时进步。例如浙江有些模具企业已开端淘汰台湾设备而把推销目光逐步转向日本和欧美了。但是日本和欧美设备的价钱毕竟还是昂贵了一些。这也正是国际机床企业的一个良好机遇。希望国际机床行业能掌握好这个良好机遇,在我国模具行业"十一五"的开展中,为其插上翅膀,真正起到利其器而助开展之积极作用。 #p#分页标题#e#
鉴于国产设备在模具行业设备市场上占有率很低,国产设备在模具行业用户中根本上尚未树立起很好的品牌和抽象的状况,希望机床行业,特别是一些主干重点企业,应一方面努力进步现有产品的质量和尽快改善效劳,另一方面应针对模具行业所需去开发一些新产品,并鼎力停止宣传,以逐步构成好的品牌和树立起良好的抽象来。特别是消费金切机床的主干企业,更应注重这一成绩,由于消费电加工设备的企业在这一点上绝对要好得多,有关企业曾经在模具行业中树立起了一些较好的品牌和树立起了良好信誉和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