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骗术借信息黑市晋级 老年人防得住吗
合法窃取、购置公民团体信息,从中挑选中老年病患群体精准下套,经过电话低价推销“特效药”牟利……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公安局近期打掉两个作案手法相似的诈骗团伙,抓获立功嫌疑人45名。2013年以来,这两个团伙合法窃取、购置公民团体信息近百万条,累计施行诈骗1.8万余次,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
中老年病患信息“密码标价”
年过六旬的齐贫贱(化名)患有多年的膝关节炎。2014年7月,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医治关节疾病的节目,不堪病痛折磨的他拨打了该节目引荐的药品广告电话,并详细引见了本人的状况。
本次涌现的 AI、区块链和物联网热潮不同于以往,将对产业、社会和生活产生真正堪称“颠覆性”的变革。IT 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地“换脑”: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刷新,全面升级。电话另一端,话务员详细地记载下他的姓名、年龄、病情、用药状况。这条“新颖”的团体信息,随后便以2元和1元的价钱,先后被卖给两个诈骗团伙。而在后来2年多的工夫里,齐贫贱就被这两个团伙骗光了仅有的6万元积存,并背上2万元的债权。
“在合法买卖公民团体信息的黑市,像齐贫贱这样的一手信息最受欢送。”喀喇沁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谢凤山说,这属于从未被其他骗子公司运用过的信息,电话接通率、诈骗成功率都较高。“当他的信息被屡次出售后,价钱便大幅下滑,最廉价的每条只需几分钱。”
“此次被打掉的两个团伙,合法购置团体信息最多的是王泽(化名)团伙。”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善于洋说,王泽从网上购置少量快递订单扫描图、就诊患者信息,他次要挑选买过保健品的买家信息,这类群体次要是中老年人,患者信息也以中老年病患为主。“王泽每月购置团体信息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其笔记本电脑尚存未删除的团体信息电子数据多达80G。”
小伙冒充“老专家”,一个月骗到100万
与王泽团伙不同,郭磊(化名)团伙除了“网购”团体信息12万条外,还窃取了13万条。28岁的刘贝煌(化名)曾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任务,郭磊2015年4月成立公司约请他入伙。刘贝煌应用其任务之便,合法窃取团体信息13万条。
旗公安局刑警大队牛营子中队中队长衡宝军说,诈骗团伙雇佣少量话务员对中老年患者群体“精准下套”,低价推销所谓“特效药”。1998年出生的李富(化名)虽然是这两个诈骗团伙中年龄最小的话务员,但业绩突出,最多时一个月能骗到100万元。
李富说,打电话的时分,“我先通知他们我是北京的,再问病情有没有恶化。这时大少数‘客户’都会问我能否是某某医生,我就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
于洋表示,这两个诈骗团伙共有话务员近60名,年龄多在二三十岁左右。为了花招演好,他们在打电话时都成心压低嗓子,让本人的声响听起来像“老专家”。
据衡宝军引见,这两个团伙销售的假药合计80多种,实践均为保健品,进价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不等,产品外包装标注对应的疾病多为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病等中老年罕见病。这些产品经“包装推销”后身价大增,往往以进价5倍以上的价钱销售。
诈骗面前套路多
为了把受益群众的钱财吃干榨净,诈骗团伙精心设计了骗中骗的套路。
“有‘客户’发现产品疗效不好后,就不再购置了。”李富说,为此,就用“能报销”的新骗术持续行骗。“通知他们购置药品到达一定额度,乡村‘客户’按90%、城镇‘客户’按80%的比例报销药费。普通‘客户’听说能返款,就会持续购置。”
办案民警前往齐贫贱家理解状况时,看到他家摆放有七八十箱未开封的箱子,都是他为拿到“报销款”又买的药。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这两个作案手法相似的诈骗团伙临时疯狂作案,仅有证可查的诈骗就达1.8万次,其面前暴显露的成绩值得关注。
团体信息合法买卖甚嚣尘上。群众在体检就诊、网络购物、寄送快递等日常活动中留下的团体信息,极易外流到“信息贩子”手中,成为“密码标价”的产品,进而成为诈骗团伙“围猎”的对象。基层民警呼吁对重点地域、重点行业增强团体信息管理,严峻查处打击一批“信息贩子”。
保健品披着药品外衣,极易误导消费者。半月谈记者检查诈骗团伙用于冒充“特效药”的80多种保健品,其外包装与药品非常相似。如一款名为“特效腰痛宁胶囊”的产品,封面文字宣称用于“风湿、腰腿酸软、腰肌劳损”等关节疼痛,仅在左上角标注有“保健食品”字样。办案民警表示,这类产品对中老年患者极具迷惑性,很多受益者最后都以为本人买的是“灵丹妙药”。(半月谈记者 刘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