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让年味儿不再寡淡

作者:陈楠一 2018年02月23日 热点话题

  近年来,每到过年,总会有人埋怨年味儿越来越淡,以为传统节日与风俗不时被消解遗忘,同快餐式消费文明的兴盛有很大关系。但是,完全归咎于此则不免偏颇。

  我们更该看到,中国传统节日自身对社会人群尤其是年老群体吸引力的削弱,给了快餐式文明消费的侵入以无隙可乘,这是年味儿变淡的一个重要缘由。

  在很多年老人眼里,春节就是吃饺子,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传统节日简直成为“吃”的代名词,这本没有错。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中国属于农业社会,人们以土地为生,生活地域固定,经济并不富有,于是选择在年末举行典礼,祷告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便是春节最后发生的社会文明背景,反映的是对富足与安宁的经济等待,“吃”也是题中之义。

  时过境迁,随着变革开放进程的放慢,消费力极大开展,人们从田间地头束缚出来,走出乡村,闯荡世界,社会活动大大减速,春节更多代表了年末与亲人的相会,对家人的陪伴,折射的是对团聚与欢聚的情感需求。往年春节前,陈可辛导演的短片《三分钟》走红,正是契合了这种情感需求。社会背景悄然变化的同时,假如传统节日仍不能与时俱进,而是过多地停留在经济等待层面,吸引力下降实属必定。

  要提升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味责备快餐式文明消费心态和方式只能图得口舌之快,基本上还得从古代人的心思和情感需求方面下功夫,不能为了过节而过节,而要满足人的诉求。

  在这方面,迪士尼的成功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并非只为孩童效劳,而是掌握了成年人内心对童年高兴的回想,那种纯真无邪的盼望,切中每团体的情感诉求。此外,迪士尼对产品的品牌资源开发,不是停留在完成商品运用价值的单一层面,而是尽量发掘产品面前的抽象、故事、情感等诸多文明资源,完成多维度的开发应用。

  以此类推,春节等传统节日可以看作一个早为国人承受认可的大文明品牌,我们也能在掌握古代人的心思需求的前提下,尽能够多地开掘大文明品牌之下的众多文明资源,将抽象、故事、情感等外容贯串其中,丰厚节日的表征和意涵。

  其实,在现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除了传统的放焰火、看花灯、吃汤圆外,还是青年男女约会的甘美节日,近乎中国现代的狂欢节,辛弃疾著名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创作于元宵佳节。一个传统节日文明品牌囊括了放焰火等活动文明资源、约会等情感文明资源,即使放在古代,也一定会大受年老群体欢送,效果绝不会亚于各种东方节日。

  不管是清明节的踏青祭祖、端午节的临江悼亡,还是中秋节的阖家团聚、重阳节的敬老登高,列数中华民族诸多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丰厚多元的文明元素,珍存着代际族群的时空记忆,折射着千百年来沉淀凝聚的文明认同,表现着中华民族应有的文明自信,只需留心开掘,假以时日必能取得应有的文明吸引力。(张爱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