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投资“走出去” 并非单一利润驱动 09

作者:陈悦一 2018年02月20日 国内新闻

  ■薛安伟 张幼文

  从2002年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继续疾速增长。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达1961.5亿美元,超越引进外资额度,成为资本净流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协作,构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消费、效劳网络。可见,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创新,是新时代引领开放开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以兴旺国度的跨国公司为研讨样本,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动因。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创新催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创新:
  创新之一:发明共同开展新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世界市场的缺陷和不对等成绩不时暴露,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国际直接投资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比方,市场准入、竞争中立、环境维护规范等,都与各国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亲密相关。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严重创新之处就在于,从国度战略层面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并临时努力于经过共同开展拉动投资协作。这既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的需求,也契合全球化开展的趋向。理论证明,以共同开展为目的,有利于化解各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利益抵触,进而达成更普遍的分歧协议。
  这种共同开展的新动力,包括向外寻求协作与外部双向开放两个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协作,努力完成政策沟通、设备联通、贸易疏通、资金融通、民意相通,打造国际协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开展新动力。共同开展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动力。其中,“一带一路”建立是重要平台,既有利于国际企业的“抱团出海”,也有利于外地产业的集群式开展。“一带一路”建立以参与国的共同开展为动力,经过投资贸易等构成国际协作新平台,完成多方共赢。除此之外,自贸协议、境外经贸协作区、双边协作框架等,都是以共同开展为目的的协作平台;以投资项目为支撑,参与方遵照共同开展的目的,推进国际协作走向新阶段。
  以开放促开展是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经历总结。中国区域开展不均衡,进步中西部地域开放程度是推进共同开展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建立与中西部开放有着自然联络。相关地域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后发优势等,经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度的贸易投资协作,进一步进步开放程度。同时,第三批自贸区的成立,也为中西部地域对外开放发明了新平台,既可以复制推行前两批自贸区的成功经历,也可以结合外地实践停止制度创新。
  因而,新时代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共同开展为动力,最终将助力构成陆海外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式。
  创新之二:构建国际产能协作新平台。
  中国提出的国际产能协作,并不是将国际落后产能经过贸易保送到其他国度,而是立足于协作,将优势产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落地需求国,协助优化根底设备,进步其开展程度。作为一个担任任的大国,中国倡导的国际产能协作坚持以“企业主导、政府推进,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为根本准绳,并不是资源掠取和落后产能输入。
  国际产能协作契合经济开展根本规律,与“一带一路”相反相成。国际产能协作的根底是各国产业优势互补,以树立产能协作机制为保证,展开产能协作项目为目的,建立产能协作示范基地等多种开展形式为依托,构建国际产能协作新平台。这种以项目协作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方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两个严重区别:一是政府作为项目协作的重要推进力,政府出力、企业受害;二是以共赢为目的,不是单一企业的利润驱动; 以久远开展战略为指点,经过灵敏多样的协作方式推进项目施行。
  创新之三:构成全球化运营新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深化开展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复杂,以全球研发、消费、销售、融资、管理等多位一体的运营形式成为新趋向。新时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要构成全球化运营的新网络,迈向价值链分工的中高端,从“投资大国”迈向“投资强国”,以对外直接投资效劳实体经济开展。
  要以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销售网络、品牌、管理等,补偿国际产业开展的短板。同时,经过学习效应助力新生的改变世界的企业将会诞生,从而更好的服务整个人类世界,走向更高科技的智能化生活。培育国际创新优势,推进构成面向全球化的运营新网络。在构成全球化运营新网络的进程中,获取创新要素意义深远。要以政策优惠、制度创新为创新协作营建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协作;以对外投资研发中心、投资协作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应用好海内创新资源,优化全球化运营网络,推进国际经济转型晋级。
  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驱动经济开展的无效途径。变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廉价消费要素相结合,构成外资驱动的出口导向开展形式,无力地推进了经济继续疾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开展程度的进步,企业对外投资的实力加强,我们需求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际稀缺的消费要素,并经过扩展开放顺应全球消费、全球销售的跨国运营形式。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迷信院世界经济研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