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导向 下足“绣花”功夫
为理解决卖什么、怎样运、谁来卖、卖给谁、钱哪来等成绩,四川精准施策,成效明显。
推行大基地建立,破解产品难题。我省坚持规范化消费、规模化种养、品牌化运营,56个示范县共培育农产品网销特征品牌422个,60%以上的示范县树立了全程可追溯的农产质量量平安信息平台,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形式,保证农产品质量。
创新“共享、拼车”等县域电商物流体系,破解渠道难题。我省不少地域,经过引进“四通一达”等社会快递企业规划贫穷地域,结合邮政班线、乡村公交班线以及本地货运等运输资源展开集中配送,打通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的“最初一公里”和村到乡(镇)、乡(镇)到县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物流配送48小时内到村,电子商务进乡村示范县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效劳站点掩盖率到达88.2%、54.8%、18.2%。
创新建立乡村电商平台,推进乡村电商产业扶贫。首家省级“四川省扶贫特产馆”已掩盖11个市州、41个县、1500余种农特产品,川茶、川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和特征旅游的网络批发占全省乡村网络批发额比重近6成;首个县域乡村电商扶贫及产业大数据库上线运转,“一户一码”精准对接贫穷户产业、买卖等信息,树立贫穷户与帮扶者产销协作临时机制;初次在四川藏区、大凉山彝区开展农旅交融,其网络批发在全省贫穷县中排名跻身前十;首推“圣洁甘孜”“净土阿坝”“大凉山”等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带动电商扶贫。截至2016年,共培育贫穷村上线特征品牌104个,占培育品牌总数的25.7%;协助贫穷村完成农产品网销 8亿元,占示范县网销农产品总额的9.4%。
三年来,省级财政布置专项资金3.5亿支持乡村电商的开展,近60%用于支持贫穷县;继续展开万人电商创业、万人电商培训,共培训2.82万人次。乡村电商人干事创业热情被激起截至2017年上半年,累计培育涉农电商企业1300余家,开设乡村电商网店(微店)3.3万余个,同比添加1.3万个;乡村电商产业链吸纳失业累计16万人,同比添加1.4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增收超1500元,同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比增长10%。
原标题:首创电商扶贫新路子 四川乡村电商综合程度居全国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