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国人把戏年货面面观:从“紧凑预备”到“沉着

作者:刘俊明 2018年02月16日 国内新闻

  (新春见闻)国人的把戏年货面面观:从“紧凑预备”到“沉着应对”

  中新网石家庄2月15日电 (记者 李茜)“年货备齐了吗?”这句话曾是中国人在春节前夕打招呼时的收场白。置办年货是中国传统年风俗中的重要一环,曾耗去人们很多工夫和精神。如今,国人置办年货的品种不时丰厚,在传承传统年文明中,有了新的乐趣和考虑。

  1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在北京任务的赵明明开车前往河南老家。他在京港澳高速保定效劳区买了雄安新区特产白洋淀的鸭蛋和鱼预备让父母尝尝。赵明明说,如今全世界都晓得雄安新区,新区的特产就像名片一样,“将来能够我会从北京转去雄安任务,也希望无机会带父母到雄安看一看。”

  虽然到了“年根”仍没帮家里置办年货,但赵明明一点也不焦急。“春节时期超市也不歇业,年前不再抢购式地囤年货了,年前去超市也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不见今年的排队长龙。”

 

  12日,58岁的周美凤带着孙女到古城正定逛年货大集。她此行并不为了购物,而是带孙女感受“传统年味”。“春联年画、糖人糖瓜,应该让孩子在传统节日中找到乐趣,晓得春节与往常日子的不同,才干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回家过年。”

  周美凤说,近几年外地每逢春节都举行年货大集,人气爆棚。一家老小一同逛“大集”,感受聚会的意义。

  相比今年,传统实体商店、超市少了一些如火如荼的“抢购”,不少民众转战电子购物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和物流的便捷,如今的年老人置办年货动动“手指”就能处理。在外务工的“90后”女孩张梅在放假回家前就在网上把年货买齐并直接寄回老家。“不只节省了工夫,还免去了父母拎重物的费事。”

  2月8日,阿里巴巴发布《2018年中国年货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该购物平台某年货节中,“80后”、“90后”是囤年货的主力,消费金额占比接近八成;少量在外省任务的买家,人还没回来年货先邮到老家。

  临近年底,年夜饭的预订也已进入收官阶段。一些大型酒店一桌难求,使得年夜饭的半成品、私厨上门等新形式走俏,一些电商平台推出了年夜饭特征外卖。张梅在网上订了一份年夜饭套餐,只需翻开加热就能直接吃,既方便又比酒店实惠,还能在家享用家人的聚会。

  除了年夜饭这样的“抢手年货”,电子年货和创意年货也逐步丰厚人们的选择。如手机、电脑、小家电等电子产品,亦有针对各地限制鞭炮燃放而推崇的电子鞭炮。此外,将古代元素与年俗文明交融的台历、春联、年画等文创产品也在年老人中走俏。

  关于年俗文创产品走俏,有专家以为,这阐明民众对传统春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维护文明遗产的盲目性进步,古代元素融入传统年俗中,某种水平下去说是契合本身规律的传统传承。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中国国务院旧事办公室旧事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春节消费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晋级。

  据王炳南引见,过来过年是穿新衣、用新物、吃大餐,消费理念属于温饱型。如今随着生死水平进步,消费选择愈加注重种类、质量、品牌。过来,过年消费次要是商品方面的消费,如今效劳类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疾速开展,为春节消费添加了很多便当。过来,民众回家过年,大包、小包拿着很多东西,如今很多人都是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把年货办好,假如去外地过年的话,年货比人要更早到家。再有随着跨境电商的开展,国外优质商品也能迅速抵达中国消费者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