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放
【资讯】中国队附加赛不敌挪威 无缘冰壶混双四强
正在加载...  
外地工夫2月11日晚,江陵冰壶中心只剩下两组选手。为抢夺平昌冬奥会冰壶混双赛最初一个半决赛席位,中国组合王芮/巴德鑫在附加赛对阵挪威组合。当日上午,他俩在循环赛最初一轮以9∶3击败对手,晚间再次比赛,中国组合以7∶9告负,无缘四强。
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置冰壶混双项目。虽然参赛的绝大少数运发动都有四人赛经历,有的甚至拿过冬奥会奖牌,但如此“男女混搭”,关于选手和观众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设项的变化,可谓冬奥会寻求创新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把体育运动推向年老人,不能再希冀他们自动找上门来,而应该自动去贴近他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重复强调这个观念。更新颖、更多元、更炫酷,日渐成为奥林匹克运动通往将来的“金钥匙”,也勾勒出平昌冬奥会的新气候。
“老赛事”增设“新项目”
混双冰壶是本届冬奥会第一个开赛的项目,紧凑的节拍、剧烈的对立,一下去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从8日开端,8支参赛队连打7轮循环赛,现场上座率火爆。
与传统四人赛的规则差别,使得混双冰壶用时更短、极富悬念,往往一个壶投不好,抢先形势便前功尽弃。多变的必然性给了更多队伍争胜的时机。循环赛中,中国队有3场竞赛打到加时赛,一局定胜负。正如巴德鑫所说,混双竞赛的变数很大,每一投都得竭尽全力。
除了混双冰壶,本届冬奥会还增设单板滑雪大跳台、速度滑冰个人动身、平地滑雪集团赛等项目,颇有提升冬奥会欣赏性、吸引年老粉丝的意图。比方速度滑冰个人动身项目,内道、外道间的界线被取消,热身赛道也被归入其中,共同的计分决胜方式,使得竞赛的战术意味更浓。
平昌高达49米的世界第一高滑雪坡道,正等候单板滑雪大跳台选手来应战安慰而壮观的举措。这项因“沸雪”赛事而风行全球的运动,因其腾空高、滞空长、花式技巧丰厚,越发遭到年老雪迷的追捧。2016年5月,中国初次组建单板滑雪大跳台国度队,经过跨界跨项选材迈出第一步。虽然在平昌还没有中国健儿的身影,4年后的北京,大跳台上说不定就会闪耀“中国红”。
“小家庭”接纳“新成员”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18岁的吴琪雁身穿白色羽绒服,将新加坡国旗带到冬奥小家庭。几天后,她将踏上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赛场。“我代表一个没有冬天的国度来参赛,这并不奇异。”说得云淡风轻,但这个姑娘曾经发明了历史。
吴琪雁4岁时随父母移居加拿大,最后练的是冰球,观看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时她第一次感遭到短道速滑的魅力,于是转项开端追梦之旅。去年11月拿到足够积分后,她成了首位取得冬奥会资历的西北亚短道速滑选手。“我程度赶不上其他运发动没关系,无机会站在这里就是莫大荣誉。”
和吴琪雁一样,来自马来西亚、厄瓜多尔、尼日利亚、厄立特里亚等代表团的运发动也是初次登上冬奥舞台。他们或许历来没在本人的家乡看到过冰雪,能够终其终身都无法站上冬奥领奖台,但他们更在意参与的进程。走过94年历程的冬奥会也由于更多“新面孔”参加而永葆生机。
在以棕榈树、海滩出名的马来西亚,20岁的茹自杰开启把戏滑冰生涯,是从散落在商场里的冰场开端的。“马来西亚没有那么多有经历的教练,所以我学得有点慢。”父母花钱为他公费训练,曾惹起很多人的不解,但当茹自杰经过不懈努力终获冬奥会参赛资历,“一切是那么值得”。
在平昌,茹自杰参与单人滑短节目的曲目名叫“家是心所在”。“能不跌倒,把举措全部做好,总之不懊悔就可以。”相比于成果,他更希望借助本人的扮演,引领更多马来西亚年老人参加花滑队伍,“他们可以不像我那样走了太多弯路,希望将来参与冬奥会的阵容能进一步扩展。”
“科技牌”带来“新视界”
前两天,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在社交网络上“刷屏”,1218架无人机组成的奥运空中五环,让很多网友为这一创意喝彩。年老一代的参与,不断是国际奥委会关怀的议题,新科技的展现与使用成为一座桥梁。
听起来神奇的“工夫运动”运动技术被引入江陵冰上运动中心。观众席上端整圈设置了百余台摄像机,人们可以从360度视角观看某一场景。在这里举行的平昌冬奥会把戏滑冰集团赛,选手们的优美舞姿被全方位出现,观众们兴奋地向场内投掷毛绒玩具。
#p#分页标题#e#5G挪动电信零碎、物联网、超高清播放、人工智能……东道主打出诸多“科技牌”。平昌冬奥会网络运营商表示,以往赛事都是经过电视台等双方向影像转播,这一次将给观众带来“新视界”。比方雪车上装置超小型摄像头与5G信号传送器,观众就能从运发动视角看到坡道上以130公里以上时速奔驰的现象。
几位从首尔赶来的年老观众表示,除了观看冬奥会竞赛,他们对“模拟不祥物”、4D平面影像体验跳台滑雪和雪车等效劳很感兴味。“观众以前只能主动观赛,将来却可以失掉更多定制化享用。经过科技,每一届奥运会积聚的经历都可以被传承、学习。”巴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