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汽车反把持一连加码 配件规模调停将展开

作者:马楠东 2018年02月14日 国内新闻

  汽车反垄断继续加码 配件范畴反垄断调整将展开

  本报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在《反垄断法》施行6年来国度部委对汽车业反垄断调查和处分继续掀起低潮后,进入2015年,这一态势仍将延续。《华夏时报》记者在追访此事进程中得悉,“此前立案调查的两家汽车企业将陆续承受处分,奔驰的处分后果很快就会揭晓,并且正在准备新一轮的零配件降价,而另一家日系车企也将由广东地域相关部门施行处分。”

  不过,关于早先换帅的发改委价监局,汽车业反垄断任务仍有诸多尚未触及到的范畴。斩断利益链条上的黑手,既是还市场以公道,更是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必定之举。

  重磅反击

  北京月坛南街38号院,国度发改委价监局和反垄断局所在地。在过来一年间,位于7层的会议室中陆续呈现了奔驰、奥迪、克莱斯勒、宝马[微博]等汽车制造商高层的身影。而在2014年集中迸发的汽车业反垄断调查,也让汽车反垄断迅速升温为抢手话题。

  去年8月13日,湖北物价局对宝马开出汽车业首张反垄断罚单。依据湖北省物价局对外发布的音讯,通报了湖北武汉4家宝马4S店“协商一致收取PDI检测费、达成并施行价钱同盟,操纵市场价钱,损害消费者和其他运营者利益”的调查现实,并认定其行为已违背了《反垄断法》。基于此,宝马4家湖北经销商合计被罚162.67万元。

  紧随其后,8月20日,发改委对日本12家零部件企业价钱垄断行为依法算计罚款12.354亿元。

  “对日系汽车零部件调查执法的终极目的,是和美国、欧盟、日本执法机关同时并举,彻底摧毁日本汽车零部件构成的这种如相反种类要协商价钱、数量,协商价钱区域,相近的产品也要共同规划将来市场的固有形式。”而在以后,美系、德系等诸多品牌都采用日系汽车零部件,在发改委外部威望人士看来,对日系汽车零部件的调查和处分将对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改动意义影响深远。

  9月11日下午,湖北省物价局对一汽-群众销售公司处以罚款2.4858亿元;对湖北地域8家奥迪经销商罚款合计2996万元。简直同时,上海市物价局宣布对克莱斯勒及其局部上海地域经销商的价钱垄断行为辨别罚款3168.20万元和214.21万元。

  而与此前日系汽车零部件企业横向垄断不同,对奥迪和克莱斯勒经销商的惩办次要基于纵向垄断行为。发改委在反垄断调查进程中发现,8家奥迪经销商自2012年以来达成并施行整车销售及效劳维修价钱的垄断协议;克莱斯勒的守法行为也集中在限定转售价钱、售后价钱两方面。

  当然,反垄断调查并不只是针对汽车制造企业和经销商。从去年年中开端,废除中央行政性垄断也开端提上日程。2014年6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展开地域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告诉》,随后立刻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汽车企业展开中央政府垄断行为“摸底”调查。“比方,企业在异地运营能否遇到歧视性免费项目、免费规范;在进入外地中央市场时,企业能否遭遇异地中央政府滥用行政权利,障碍、限制企业产品或效劳进入等等。”商务部研讨院综合战略研讨部副主任张莉在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连锁反响

  汽车业反垄断号角片面响起后,诸多主流汽车制造商迅速做出应激反响。

  去年年中,北京奔驰销售公司宣布,自7月1日起,奔驰在华的保养费用将片面下调。“包括smart、奔驰A/B/C/E/GLK/M/R/S级在内的奔驰主力车型根底保养套餐的价钱,均匀优惠幅度高达20%-30%。”

  紧随其后,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宣布对旗下三款车型厂商指点价钱停止调整;仅时隔一天,奥迪也坐不住了去年7月26日,一汽-群众奥迪正式宣布,为回应社会各方等待、回馈用户的临时支持,将于8月1日起自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配备件价钱。

  在此之后,广汽丰田、广汽本田、西风日产也纷繁表示将下调零部件售价,并将结合《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范畴改善方案。而一度未表态的宝马,也在8月11日宣布下调2000余件原厂零部件的零售价钱,均匀降幅达20%。

  正常状况下,汽车零整比范围应在300%之内。而在此前相关协会的零整比调查中,雷克萨斯ES350、比亚迪F3、奥迪A6L、奔驰S500、凯美瑞、卡罗拉等车型零整比均超越400%,而最高的奔驰W204车型零整比已超越1200%。

  在临时专注于反垄断范畴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廪看来,“假如曾经存在垄断行为,很能够会招致整车或配件价钱不合理虚高。而在发改委约谈和调查进程中,多家汽车企业做出的降价的承诺整改措施,标明积极自查和整改态度,以此获取处分上的宽限。”

  3月10日,有音讯人士对本报记者泄漏,奔驰正在准备新一轮配件价钱下调。不过,在本报记者官方核实进程中,奔驰对此并未做出回应。

  新常态将至

#p#分页标题#e#

  去年8月1日,工商总局发布《关于中止施行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受权经销商备案任务的公告》,宣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中止施行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受权经销商备案任务,并对已完成备案任务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的运营范围做出一致调整。而在此之前,源于2004年《汽车产业开展政策》中的相关规则,汽车经销商备案制度已实行长达10年之久。

  备案制的取消,意味着在一定水平上翻开了经销商身上的桎梏。“从法律角度讲,任何汽车经销商都不会再有销售汽车品牌数量上的任何限制。”在汽车剖析师张志勇看来,“此前从建店到商务政策,车企对经销商的把控密不透风,销售目标、库存、搭售、严厉规则最低售价也是常有的事,而在将来,经销商的弱势位置能够会有所改动。”

  不只于此,汽车售后市场的垄断景象也将失掉无效废除。2月25日,交通部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地下施行管理方法(征求意见稿)》,规则汽车消费者必需在10年内地下新车维修信息。这也就等于,将来不只汽车4S店的维修免费要通明,地下的维修信息制度还将促使4S店的垄断位置在一定水平上打破,从而加剧汽车后市场的充沛竞争。

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大型汽车自在贸易市场的反垄断自查机制也正在完善。往年2月,作为平行出口车试点区域的上海自贸区宣布增强反垄断自查,并在上海自贸区内树立反垄断审查机制。

  包括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在内的多部门合力交错而成的一张反垄断“大网”,将斩断整个汽车产业利益链条上的黑手。“汽车业的反垄断任务,并不是一场风暴,而将成为一种常态。”国度发改委价监局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如是表态。而在此前许昆林承受央视采访时泄漏,接上去发改委还将重点展开汽车配件范畴的反垄断调查。

  这也异样预示着,在接上去的一段时期内,汽车业的反垄断调查将继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