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众创空间共享工位为啥成鸡肋?缺小微型晚期创业项目

作者:金楠 2018年02月13日 国内新闻

  处理开展不均衡不充沛成绩是新时代最大的创业时机

  一些众创空间的共享工位为啥成鸡肋

  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任务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减速器,展开41个科技创新孵化链条试点,构成从产品创意到消费全效劳的生态体系。2017年,众创空间、孵化器效劳创新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失业超越200万人。

  “众创空间是创业型社会的孵化载体,多一些挺好,但从目前状况来看,这些众创空间的运营效率普遍需求提升。”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因旧书《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在众创空间冤家圈里火了起来,不少政府主管部门和众创空间运营者找上门来,请他出谋划策。

cript> (function() {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533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cript>

  全国8个省份数十家众创空间跑上去,他发现,这些众创空间存在的成绩都差不多,“革新是少不了的。”

  创新创业政策多,但称心度不高

  实践上,从创业者关于众创空间的称心度来看,这场革新就应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志阳曾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约请,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众创空间停止过较为细致的调研。杨浦的状况某种水平代表着全国各地“双创”开展扶持的较高程度,这里985、211高校云集,双创气氛得天独厚,仅环复旦、同济、上财区域,就有许多孵化器、减速器和众创空间。

  截至2017年年底,上海杨浦区众创空间80家,入驻项目2993个,入驻企业数为6640家,孵化项目存活率31.4%,从业人员365人,次要聚焦在互联网、教育、医疗、智能硬件、金融、文明创意等范畴。但是,即使是在杨浦这个看似“完满”的双创温床,创业者们对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称心度仍不算高。

  “优惠政策很多,但创业者称心度却不高。”刘志阳在对上述众创空间政策扶持称心度调研中发现,对政策十分称心的占22%、比拟称心的占36%、觉得普通的占24%、觉得不太称心的占18%。

  进一步剖析创业者称心度的分类小项,刘志阳发现,众创空间的租金减免和财税政策的称心度最高,辨别为56%和54%;但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和商务支持政策的称心度就很低,辨别为25%、35%和26%。

  总体来说,除了房租廉价、税收减免,创业者们关怀的效劳类相关成绩,成为众创空间的一大短板,“政策改良空间不小。”众创空间的区域规划,也成为很多创业者“吐槽”的对象。有72%的创业者以为,众创空间规划不合理。这种状况次要表如今众创空间规划太过密集,同一个区域多家同类型众创空间进驻,同质化景象严重。

  比方,杨浦区的长阳路,在曾经引进优客工场、启迪之星、泛远孵化器的状况下,又陆续引入了创客+、中国电信众创空间和启医孵化器。大家聚集在一小块中央创业,并不是不可以,但聚居在一同的众创空间在人员装备、配套效劳、效劳内容、专业效劳程度、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产出效果等创业效劳方面普遍差别不大。

  “规划不合理和效劳同质化不只直接招致了空间之间的竞争好转,也招致了空间企业全体入驻率偏低。”刘志阳说。

  政府依赖度偏高,市场化水平低

  工位的空置率,是刘志阳调研众创空间必看的重要目标。他发现,很多号称很牛、很凶猛、很多投资人关注的众创空间,都存在工位零散和空置率高的成绩。

  有一家众创空间,在刘志阳第一次前往调研评审时,对方称还有很多创业者签约并未入驻。但在第二次、第三次匿名造访后,刘志阳发现,这家众创空间租给小企业的大房间曾经有了70%~80%的入驻率,但大厅里的工位,依然只要30%左右的入驻率。“很多空间里,小房间都租出去了,大堂里的工位却都成了‘鸡肋’。”

  在《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一书中,刘志阳团队在全国走访调研后,把众创空间运营形式归结为六大类,其中培训辅导型和结合办公型辨别占了26%和25%,也是目前最多的类型,“次要就是租工位给创业者,能提供包括融资、创业效劳等在内的综合生态体系的,只要8%左右。”

  晚期创业者往往缺资金、缺知识交流、缺平台,但大少数众创空间管理者,实践上并不关怀这些晚期创业者的内在需求,这直接招致众创空间中的“共享工位”成为“鸡肋”。少了一大群小型、微型的晚期创业项目,众创空间被寄予厚望的“对新兴产业促进作用”这一功用也就能够无法完成。“正常的逻辑是,众创空间扶持小微创业者,然后到孵化器、减速器,再到科技园区,最初构成产业集聚。”刘志阳说,这种成绩直接招致很多众创空间成为政府政策的依赖者,而缺乏市场冲劲,“拿点补贴就算了,看看有啥好的项目,再投资一把。”

  在上海,一家叫Innospace的众创空间,就被刘志阳看好。“这家众创空间与西门子、微软等大企业协作,经过特训营的方式选拔创业苗子。这些大企业在特训营中发布需求,创业者经过与大企业和空间协作,既能很好地将项目与市场需务实现对接,也能在空间无效孵化。”空间运营者结合创业效劳需求,衍生了创业融资、项目对接等全产业链创业效劳。这样就有源源不时的小项目发生,所以初创企业也就一点一点培育起来,空间的工位出租也就目不暇接。在刘志阳看来,这是他见过的极少的工位“根本全满”的众创空间,也是全国为数较少的“综合生态体系”空间,“自建生态体系应是众创空间将来的出路之一。”

  创业型社会更需求“小而美”的社会民生项目

  更为为难的是,不少众创空间的运营者自身就极不专业,“没有创业经历,也不懂运营和管理,地道就是租租场子。”

  《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一书在研讨了美国的YC、Techstars、Ufrate、Rocket Internet和以色列Technion等创客空间后发现,由创业者或是资深天使投资人运营的创客空间,其市场化水平和盈利才能等要远远高于其他主体运营的创客空间。

  但成绩是,我国创客空间大多由并不专业的人士在运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刘志阳一同离开上海某个街道办的创客空间。在这里看到,这个地段优良、由多栋小楼组成的空间,完全由一名物业经理来停止管理。物业经理的任务是把房产租出去,并且每天来开门、关门,管理好这几栋楼。一层楼,就是一家中大型公司,甚至还有国企的上级单位进驻。

  这样的街道、乡镇、县级市众创空间,在全国各地不胜枚数,刘志阳说,“区县创办的众创空间,往往不具有根本的创业效劳条件,不论是融资或是人才招募都存在很多创业效劳短板。”刘志阳赞成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县级市由政府部门牵头搞众创空间,但要“量体裁衣”。

  “周边有大学的街道,可以试试那些矮小上的高科技创业项目;以居民区为主的街道,可以试试与社会民生相关的项目,比方养老、教育、快修、健身等范畴的项目。”“社会民生范畴的创业项目,目前依然是一片蓝海。这片蓝海的承载落地域域,就在基层社区、街道、乡镇。”刘志阳不止一次地在各种由基层政府举行的创业项目评审会上“力挺”那些“小而美”的社会民生项目,比方帮家长接送孩子的公司、给老年人送餐的公司、辅导社区老人迷信锤炼的公司等。“很多街道、乡镇也都喜欢瞄着矮小上的项目,殊不知这些小小的为老百姓效劳的社会民生创业项目,才干真正提升老百姓的实践幸福感。矮小上的项目,街道往往承载不了。”

  刘志阳以为,“理想中的创业型社会,应该既有矮小上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也有少量‘小而美’的社会民生企业。处理开展不均衡不充沛的社会成绩,既是以后社会的次要矛盾,更是新时代最大的创业时机。众创空间实质上就是要提供晚期的创业效劳。只要那些提供专业化和差别化效劳的众创空间,才干在将来的竞争中生活下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