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刊讯(记者 徐国柱)从北京宋家庄地铁站中毒事件开始,一直到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在搬新址后由于紧邻毒地有493名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的污染事件,一次又一次让国人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近日,苏州毒土地苏化厂原址地块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地块最近新建了围挡,里外各种工程机械进出,一副大兴土木的景象。然而,施工方却是“生人勿进”,工地外竟然连一块基本的工程公示牌也没有。
苏州毒地苏化厂原址土方翻动有异味逸出
2017年12月底,记者来到了苏州市冬青路旁的苏化厂原址地块现场,记者看到标有“土地有毒禁止入内禁止垂钓、戏水”字样的提示牌仍在毒土地外树立着,然而提示牌河对面的受污染地块已经被施工方用简易围挡圈了起来,里面已有工程机械正在进行施工。记者走访只是发现圈起地块外标有“中科鼎实”字样,基本的工程公告牌均没有。
这块毒土地上到底在做什么工程?
有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自从这块地施工以来,大量泥土被施工方翻出后时有农药味飘出。而施工单位却是生人勿进,很难与之沟通获知具体信息。
记者经过信息搜索得知: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在2017年7月27日曾授权发布关于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污染土壤治理项目的招标公告;同年8月24日,有公告显示该工程中标单位为中科鼎实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为人民币2.5亿多元。
施工现场未有具体公示呈现 施工方中科鼎实拒绝接受采访
污染土地治理项目属于民心工程,明显的利好工程,为什么施工方呈现出来的信息如此之少,甚至施工以来还引起了群众的误解、投诉?
记者在施工现场调查时发现:土方挖掘现场未有任何遮盖,存在污染隐患。同时,施工方也未按规定标注施工许可等证明以及具体联系方式,施工场地内还有软管伸入临近河道里。
2018年1月3日,记者就此情况来到了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附近的项目部(中科鼎实)。有工作人员经过与领导联系后表示:因为天气原因,中科鼎实工程负责人未来上班,要求记者4日9时左右过来采访。4日9时许,记者则又被该公司门岗告知:领导均去北京开会了,没有办法接受采访,随后就关闭大门,拒绝记者进入。
当地环保部门责令现场停止施工本次涌现的 AI、区块链和物联网热潮不同于以往,将对产业、社会和生活产生真正堪称“颠覆性”的变革。IT 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地“换脑”: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刷新,全面升级。
记者来到了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所属辖区苏州市姑苏区环保局,负责此项目手续的陈工告诉记者:目前该地块的环保审批受理公示已经按照规定实施,但是具体的批复暂时没有下来。
在得知目前此地块已进入施工状态的反馈后,陈工表示,环保部门在审核相关材料的同时,也会到现场进行审核、查看。
在姑苏区环保局,记者也将具体情况反映给了该局监察大队。该局监察大队执法人员随后就与记者赶赴了现场。在工程出入口,执法人员出示证件后施工方恶意拖延,一度拒绝开门。进入工地之后,执法人员发现:工地内多个打桩、水泥灌浆机械已经树立,当时正有一辆水泥灌装运输车辆刚送完水泥后要离开工地。经过初步调查以及与施工方负责人电话联系,该局执法人员要求施工单位带其相关资料于1月9日到局里接受调查,并责令现场施工立即停止。同时还建议施工单位加强土壤覆盖措施,河道取水也需获得主管部门许可,规范施工行为。
苏州土地储备中心表示会介入调查接受监督给予回复
1月4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了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工程甲方)。该中心储备土地管理处李副处长表示:目前土壤治理工程并没有正式开始,所以没办法接受采访。现在施工单位只是进行工程前期准备,建设围挡,清理土地上障碍物。
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记录了记者所反映的问题,并表示李副处长在调查了解后再与记者进行沟通、反馈。
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周边存在着居民区、学校以及医院等多个敏感目标,群众有权利获知土壤治理的具体情况,有关方也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具体治理过程以及治理进度。在国家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中,“公众参与”也被写入其中,同时也明确“实施修复活动不得对被修复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新闻媒体对违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享有舆论监督的权利,受监督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制定的《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污染土地治理项目污染防治专项报告》中明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现场施工情况的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公告公示以及加强公众参与,并建立项目对内对外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周边公众的反馈等做出应对,有效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在施工工地现场入口显眼处,安放项目概况牌、施工组织牌和突发情况应急措施告示牌等有关项目施工进展和施工组织情况的告示牌。同时要求注重公众参与,通过协调沟通工作及公众宣传,解决场地修复当中的困难,赢得当地政府及居民对场地修复工作的支持,使本次场地修复作业能安全、顺利的进行。明确项目部要建立接待室,随时接受周边居民群众的检举与监督,并组织进行与附近居民小区住户的信访接待与讨论会议。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公布网络信箱,疏通民众诉求渠道,避免大规模扰民事件的发生。
有环保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不能造成二次污染。相关手续一定要及时办理、公布,并需要大力向公众、周边居民进行宣传,加强沟通,取得社会的全力支持,以免以讹传讹的现象产生,协调沟通避免引起群众恐慌。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污染土地治理项目施工方中科鼎实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实不可取,不仅未能及时将工程的概况等信息及时发布,还拒绝媒体以及公众监督,将好好的一个利民工程推向的一个不利的方向。
苏州“毒土地”苏化厂原址2号地块污染土壤治理需透明_市场周刊网 http://www.sczkzz.com/politics/51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