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成都:机器化破坏秸秆还田 农夫不烧还能做肥料

作者:王悦林 2018年02月12日 国内新闻

昔日下午,在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收割机正在收割田里的水稻。

  四川旧事网成都9月12日讯(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有了新的处置方法,如今农民都不烧秸秆了。”目前,正值水稻歉收期。在以前,农民收割水稻后,秸秆成为心头难,而如今,有了新变化。昔日下午,四川旧事网记者跟随成都市农委到崇州、邛崃观赏两地的秸秆处置新方式。有了这些新方式,农民不再为秸秆忧愁。

  据理解,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为大春,往年大春时期,成都将严查重处“第一把火”,制止露天燃烧秸秆,制止向河道、沟渠丢弃秸秆,确保“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同时,成都将加大秸秆综合应用力度。

  昔日下午3点过,在成都崇州隆兴镇黎坝村,两台收割机正在收割田里的水稻。据崇州市农发局农业科科长程志中引见,大面积的水稻收割,在每年9月上中旬。以往,农民收割水稻需求人工,一天收割不到一亩地。而如今,经过机械化收割,一天能收割50亩地的水稻。不只如此,如今,秸秆处置也实行了机械化。程志中通知四川旧事网记者,运用粉碎机粉碎一亩田的秸秆只需40-50分钟,粉碎之后,让其在田里自然腐朽,等到10月底或许11月初时再停止翻耕,将腐朽的秸秆翻到土壤里,可做无机肥,肥美土地,由此能增加化肥的用量。这样一来,既维护了环境,也让农民节省了买化肥的钱,还能改善土壤质量。目前,整个崇州市有120台秸秆粉碎机。

收割后的稻谷直接被保送到运输车上,机械化进步了收割效率。

  而在成都邛崃回龙镇的一家牧业公司里,秸秆被用做原料,为奶牛制造饲料,让农民本来一把火烧之的秸秆变废为宝,重新发明出新的价值。据这家公司的相关担任人王小林引见,除了应用干的秸秆为奶牛做饲料,他们还会用玉米、小麦来做青贮。青贮就是把青饲料埋起来发酵,青贮的饲料与空气隔绝,发生无机酸,经久不坏,并可增加营养的损失。"我们公司每年需求14000吨玉米和小麦,货源需求近4000亩的农田来提供。农民将玉米和小麦在田里粉碎好,之后再拉到我们公司。近几年,经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四周都没有燃烧秸秆的状况了。"

  往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成都市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和禁烧任务施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成都将加大秸秆综合应用政策支撑体系、秸秆搜集储运体系、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力度,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应用,采取农艺、机械、生物、工业等多种措施,施行秸秆综合应用,稳步进步秸秆应用率。积极推行田边地角堆沤还田、机械化粉碎还田、免耕沃土还田、作食用菌基料、生物质燃料等成熟技术,在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地域进一步提升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的使用程度。

  同时,抓住关键环节,新生的改变世界的企业将会诞生,从而更好的服务整个人类世界,走向更高科技的智能化生活。强化禁烧任务。《方案》要求要进一步树立和完善任务联动、大气净化会商、区域联防联控、宣传引导、守法惩办和责任追查等秸秆禁烧任务推进机制,细化完善禁烧网格化管理,强力推进秸秆禁烧任务。要增强对中心城区征而未用地、河渠滩涂地、城市下风方向、机场航空通道、重点旅游通道、高速公路及国省支线公路沿线、与相邻市接壤及区(市)县之间区域和严重活动时期的督查,创新巡查方式,加大巡查密度。要推行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和红外辐射监控等技术,完成禁烧监控“平面化”,做到工夫上不留空档,空间上不留死角。要严查重处“第一把火”,一直坚持对露天燃烧秸秆守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回绝、障碍禁烧秸秆监视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分法》的规则停止处分,构成立功的,依法追查刑事责任。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旧事网传媒(集团)股份无限公司及/或相关权益人专属一切或持有。未经答应,制止停止转载、摘编、复制及树立镜像等任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