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之梦与爱的种子
在宁夏银川西南75公里处有一个名叫月牙湖的小乡村。名字虽然富有诗情画意,实践却恰恰相反。这里毗连毛乌素沙漠,遍地黄沙,二十几年前每当刮起微风,屋瓦满天飞,砖墙都会被刮倒。不过,由于挨着黄河,在几代移民的努力下,月牙湖乡变成了绿洲。环境改善、经济开展,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有的村民甚至置办了小轿车。
但在月牙湖乡大塘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李学虎看来,生活温饱完成了,村民们的肉体温饱却还差得远。在以回民为主的拥有2.8万村民的月牙湖乡,每年能考上高中的先生不过50至70人。很多先生早早就外出打工,20出头就结婚生子的屈指可数。受宗教约束,村民们很少文娱,边疆盛行的跳舞、打牌在这里是没有的。冬闲时节,日子格外单调贫乏,有的村民热衷于走家串户传闲话闹是非。“这些事就发作在我身边,的确让我感到焦急和揪心。”土生土长的李学虎萌发了开一家书店的想法。但一想到不少先生家长连给孩子买教辅都不舍得,他又感到灰心。“别说我事先没钱开,就算有钱,把书卖给谁呢?”他的书店梦只能在内心觉醒。
2009年,一位北方姑娘的到来令李学虎的心跳与梦想同时减速。陈远远,浙江温岭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2009年呼应国度“西部方案”的召唤,离开月牙湖乡支教。回想俩人的初次见面,李学虎的语气变得温顺起来,脸上显露羞怯的神采。他说:“一看她就是典型的北方人,不太爱说话,外向腼腆,给人觉得特别温顺。我们俩是一见如故。”共同的教先生活使两个年老人越走越近。本来两年后支教就要完毕,但陈远远决计为了李学虎留在宁夏,留在月牙湖乡。
但是,一个是回族,一个是汉族;一个生长在暖和潮湿、经济兴旺的浙江城市,一个生长在冰冷枯燥、经济落后的宁夏乡村。宏大的差别使单方父母都坚决支持他们持续交往。但爱情的力气又有谁能阻挠?最终,两人在2011年注销结婚。陈远远甚至把户口从温岭迁到了宁夏。“迁户口那天,陈远远哭了,她妈妈在电话里也哭了,我心里舒服得不敢在家里呆着。”李学虎说,他对妻子满怀感谢与愧疚。“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情愿扎根西部乡村的崇高的人。我不能比她差,我迫切地想做点什么。”
“我不想开书店了,要开就开一个纯公益的书屋,收费给先生看。”他把这个想法跟妻子一说,立即失掉妻子的赞同。李学虎当即购置了800本旧书和4个书架,摆放在56平方米的家中,夫妻俩吃饭、睡觉却要挤在隔壁20平方米的小屋里。孩子们的阅读兴味大大超乎李学虎的想象。每天一翻开门,就能看到孩子们聚集在门口等着书屋开门。
书屋火了,孩子们笑了
先生们的读书热情鼓舞了李学虎,他开端揣摩着多弄些书,扩展书屋的规模。但夫妻俩每月支出加起来不过4000多元,不吃不喝也买不了几本。李学虎的一个冤家在银川市开了家书店,李学虎找上门委婉地说想让冤家赊些书给他,冤家说,单靠团体的力气弄不到多少书,就算把书赊给他,什么时分能还清书款呢?这位冤家建议,政府如今正在搞农家书屋,不如找政府试试。李学虎闻言登时感到眼前一亮,立即回家写了一封求援信。他在信中说,他决议把本人的住房奉献出来,作为农家书屋的场地,他义务担任图书管理员,担任书屋的运营。“书还是国度的,我担任保管。”由于心里太焦急,第二天李学虎直接坐车去了银川市文广新局。他原本以为一定没戏,农家书屋都是政府建的,政府怎样会把书放在公家家里?但没想到,市文广新局指导读罢函件,深受打动,决议鼎力支持。
201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李学虎从市里拉回一车6500本图书,又新添置了6个大书架。每天一上班,夫妻俩就在家里给书分类、贴标签、上架,忙活了整整两个星期。5月6日,爱心书屋正式开门。
书屋渐渐火了,但由于外地先生太多,书屋太小,有一局部先生没有轮上,只能在门口苦苦等候。2012年6月,面对阅读人数只增不减的状况,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假期都能来这里读上书,李学虎又公费在院子里搭建了两个简易凉棚,可以在夏天供孩子们在室外阅读。
月牙湖乡地处偏僻,图书、报刊的投递不尽善尽美,很多孩子喜欢的读物过很长工夫才干送到书屋。正在李学虎犯愁的时分,2013年6月8日,银川市文广新局为孩子送来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的接纳设备及一台39寸的液晶电视。这里有有声儿童读物,触及历史、英语、科普、传统素质教育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多电影、纪录片。这种丰厚而新颖的阅读方式,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兴味、拓展了视野。同时,“卫星书屋”里的致富经、农业经也吸引了不少村民们前来“取经”,农技类的图书也因而常常被村民们翻阅带走。
#p#分页标题#我们也正在做着心目中属于未来的事业,那就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完善人与金融、货币之间的关系,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金融服务 。e#小时分,李学虎的父亲在乡农技站任务,常常往家拿报纸,一摞一摞的。李学虎看得津津乐道。小学三年级时,他偶尔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我家的洗衣机”。正巧他家也刚刚买了一台洗衣机。教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一件家里的电器。李学虎于是把报上的文章抄了一篇,略作改动加上了一些本人的感受。这篇作文被教师评为第一名。就是这篇差不多算是抄来的作文使李学虎爱上了写作。李学虎说:“一篇从报纸上抄来的作文给了我那么大的鼓励,我置信书籍会对他们协助更大。”
李学虎教语文,最头疼的是孩子们不会写作文。“我常常和先生说,写好作文,要有一双擅长察看的眼睛和一个擅长考虑的头脑,但不论我怎样说,先生们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有时即便有满腹的想法也不晓得该如何表达。”李学虎以为,次要缘由就是先生家长多半是文盲,且终年外出打工,家里只要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先生成了留守儿童,这些都使得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单调有趣,更谈不上什么课外阅读,怎样能够写好作文呢?
爱心书屋改动着乡村
但卫星书屋的到来,使状况发作了改动。一次上课,李学虎给孩子们讲《负荆请罪》,上完课组织孩子们到书屋里看《负荆请罪》的故事短片。同窗们都很兴奋,历来没有这样上过课,一连看了好几遍,而且还在班会上排演了《负荆请罪》的小话剧。“看着他们有模有样的扮演,我差点哭了,只需有条件,乡村的孩子一样爱学习、有创意。”李学虎说,当前再上课,只需是书屋里有的内容,他都跟课程结合起来给孩子们播放。
村里的留守孩子很多,假期里经常三五成群地游荡在乡间小路上,跳皮筋、打沙包,甚至进黑网吧打游戏,一玩就是五六个小时,有的甚至一早晨不回家,学习成果越来越差,家长也管不住。后来,李学虎每次放电影都把孩子们叫来,孩子们喜欢扎堆儿,李学虎就让他们去黑网吧把人喊过去一同看。这里的电影比网吧下载的清楚,都是大片,也不必掏钱,孩子们渐渐喜欢到书屋来。这也给了李学虎很大启示,常常在放电影前放上几分钟德育故事、历史故事的短片,等人到齐了再一同放电影看。李学虎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首先在于思想观念,我希望经过书屋能使孩子们走上一条不同于他们父母的路。”这样经过潜移默化,正面的观念和思想渐渐地影响了他们。李学虎诧异地看到有个已经常去网吧的孩子在一次活动后,在书架上寻觅和节目内容相关的书来看,就赶忙过来帮他找,给他引荐好书。
后来人越来越多,中央无限排不开,就改成每天布置固定的工夫给不同年级的孩子播放,孩子们每天都盲目地在固定工夫来排队。看到这样的场景,看着一双双充溢了希望的亮闪闪的眼睛,听到书屋里充溢了欢乐的笑声,李学虎心里感到很欣喜。
李学虎说:“虽然我不晓得书屋在孩子们将来的人生中会发扬多大的作用,但书屋实真实在地为月牙湖的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暖和与高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