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刘宏宇、闫睿)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15日说,老年人患慢性病是普遍景象,但有时往往堕入以疾病的诊断和医治为主的“疾病医学形式”,背叛了全体观。他建议,在看待疾病成绩上,应在全体观框架上,以尊重和顺应生命规律为原则,助其恢复自然才能,前往到与环境调和的形态。
当日,由中国安康管理协会与中国(海南)变革开展研讨院结合主办的首届安康老龄化顶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各行业的多位“寿星”专家齐聚,热议安康老龄化。
中国(海南)变革开展研讨院院长迟福林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放慢,全社会对养老安康需求正出现疾速增长。估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7.8%。将来,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安康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安康为中心。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病住过医院,我如今还是原装的。”会上,95岁人口学家邬沧萍的发言,惹起听众的笑声和掌声。
“所谓无疾而终是不存在的。老年人通常都有两三种病,我本人就有白内障、前列腺肥大、痔疮等缺点。”邬沧萍说,老年人看待疾病要感性,不能一有病就吃药。如今很多老年人喜欢开药,吃药一大把,甚至比饭还多,却很少关怀不同药之间的抵触。
“没病时防病,有了小病防大病,老年人应有‘治未病’的理念。”邬沧萍说,“安康老龄化并不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对大少数老年人来说,维持功用发扬最为重要。我如今还在讲课,每年带博士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才干完成真正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