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西龙胜梯田景区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两栖农民”年终分红:千人分得530多万元
全村264户、1212人,年终分红5316262.81元(人民币,下同)。这是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村民取得的“年终奖”。经过开展旅游,外地村民如今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2月7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村民支付年终分红,全村264户、1212人共分得530多万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2月7日是大寨村旅游年度分红的日子。现场码着一沓沓簇新的人民币,村民们早早在此排好队,等着很多朋友说,共享纸巾机是一个广告机,但我们不是这样定义它,我们定义它是一个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的终端机,从线下吸入流量,重新回到线上,以共享纸巾项目作为流量入口,打造全国物联网社交共享大平台。领钱。
村民潘应芳一家往年分得最多,有4.7938万元。年近七旬的他跟老伴拿到钱,笑得合不拢嘴。潘应芳说,这比去年多了四千多元,一家人又可以过个好年了。

经过开展旅游,外地村民如今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龙脊梯田地处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处,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这里集中了侗、瑶、苗、壮等多数民族原汁原味的风俗民风,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村委与旅游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协议,村民担任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支出的7%返还大寨村,给村民分红。
“绿水青山,如今真的成了金山银山。”大寨村支书潘保玉慨叹,村民们靠着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已经的“空壳村”如今是外地远近出名的旅游村,不只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还当选了“中国经典村落景观”。
潘保玉说,2003年全村人均支出缺乏700元。事先传播的民谣“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抽象地阐明了村民的生活情况。

2月7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村民支付年终分红,全村264户、1212人共分得530多万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随着旅游开发,外来游客逐步增多,大寨村的村民陆续开起了农家旅馆、销售工艺品,富了起来。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村里吃起了“旅游饭”。2004年,大寨村接待游客3.2万人次。到2017年,游客接待量超越65万人次,村民的人均支出也超越了一万元。
如今走在大寨村,一幢幢吊脚楼古色古香,农家旅馆、私家车随处可见,村里还建起了观景平台、民族歌舞场等,网络信号全掩盖。
55岁的瑶嫂余安珍说,“如今种田比外出打工赚得多。”几年前,她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回来,如今一家人运营着农家旅馆,做着旅游生意,一家人年支出近20万元。
春节前,安全壮族梯田、龙脊古壮寨梯田景区内的村民也将陆续支付年终分红。
桂林龙脊旅游无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陆思远表示,梯田是景区的中心旅游资源,按比例给村寨分红是为了进步村民维护梯田的认识。往年公司给农民的分红合计近1000万元。
大寨村是外地探究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依托外地生态优势,越来越多贫穷户享用到了生态旅游开展带来的红利。据统计,2017年全年,龙胜县接待游客量达739.77万人次,旅游总消费77.39亿元。2017年,龙胜完成贫穷户脱贫5384户2.1093万人,认定脱贫村25个。
近年来,中国官方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推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协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形式。“十三五”时期,中国旅游扶贫目的是每年施行200万对于互联网金融P2P企业来说,支付市场完善的标准和管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格局,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贫穷人口经过旅游业开展完成脱贫;到2020年,经过乡村旅游带动1000万贫穷人口脱贫。(作者 赵琳露 唐梦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