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中国“要挟”?不,中国机遇

作者:王楠 2018年02月05日 热点话题

  将中国视为“军事要挟”、责备“中国浸透”、挑中国援建太平洋岛国的“错儿”……近来,国际舞台呈现了一些杂音。一些心怀叵测的国度和人想法设法挑中国的刺儿,一工夫把国际言论场折腾得有几分乌烟瘴气。侥幸的是,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时有人仗义执言,大声批驳这些毫无道理的谬论。普遍共识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不是要挟,而是机遇。

  “向中国抱歉”

  “部长女士,你应该为你的高傲向太平洋岛国抱歉,向中国抱歉。”这是最近萨摩亚《旧事连线报》社论文章的呼吁。

  不久前,澳大利亚国际开展和太平洋事务部长康斯塔·费拉万蒂-韦尔斯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域的援建项目宣布了凌辱性言论。这引发了太平洋岛国的个人批驳。

  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予以严峻批驳。《旧事连线报》社论则回应称,许多远离家乡的中国援助人员与萨摩亚人肩并肩一同任务。作为技术援助的一局部,他们还将许多专业技艺教授给萨摩亚人。

  《卡尼瓦旧事》援用汤加司法大臣法奥图西亚的话表示,澳大利亚协助不了太平洋岛国,“澳大利亚责备中国协助贫穷的、急需协助的太平洋岛国,这令人感到悲痛。”

  更让韦尔斯为难的是,《澳大利亚人报》1月30日披露,一个次要由澳政府出资的瓦努阿图基建项目曾经成为该国“最具灾难性的”援助项目之一,不只工期大大延伸,预算严重超支,而且工程质量很差。

  “中国对瓦努阿图的态度与澳大利亚构成鲜明比照,中国把我们看作对等的同伴,仔细看待我们的恳求,中国人视我们为冤家,而非客户。”《瓦努阿图每日邮报》媒体总监丹·麦加里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针对炒作“中国要挟”的声响,澳大利亚国际也不乏批驳声。《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最近高调“灭火”,致电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就韦尔斯的言论停止解释。此外,毕晓普强调,澳大利亚并没有把中国视为军事要挟,并表示会持续与中国协作,包括结合演练等皆不会有变。

  类似的言论对峙也发作在菲律宾。

  《菲律宾商报》2月1日一篇题为《不用担忧宾汉隆起科研》的评论文章称,菲律宾政府为中国“迷信号”陆地科考船赴宾汉隆起停止陆地勘察开绿灯,值得赞赏和支持。文章称,中国在陆地迷信范畴的研讨是世界一流的,因而能与中国停止协作研讨,觉得无比荣幸和兴奋。关于菲律宾国际一些心怀叵测者的炒作,文章批判称,一些别有存心的政客和学者唯恐天下不乱,硬将一场纯迷信的勘探项目与政治挂钩。他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热战时期,该消停一下了!

  “我们的经济正在他杀”

  “我们的内阁部长向我们最大的贸易同伴发起寻衅,让我觉得我们的经济正在他杀。”澳大利亚政论家格雷厄姆·理查森1月31日在《澳大利亚人报》宣布文章说,“澳大利亚不断对中国说‘不’,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澳大利亚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我们对有关中国影响力制造了很大的乐音以激怒中国人。而一切这一切针对的,是一个对我们国度贸易总额奉献达25%的国度。”

  中国经济开展为世界带来机遇,这曾经成为普遍共识。新一轮对“中国要挟论”的疯狂炒作惹起了各方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30日文章称,人们该当看法到,全球贸易投资的根本推进力曾经发作基本性变化,东方不再是施舍者,而是要央求参与中国的特殊增长。但是,东方商界许多首领依然在更大水平上把中国视为要挟,而不是潜在的伙伴。

  现实上,诸多国度都曾经或许正在努力搭上中国开展的“顺风车”。

  据德国《柏林晨邮报》网站1月29日报道,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依据征询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后果,群众、戴姆勒和宝马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他们销售总量的34.9%。

  1月31日至2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据英国播送公司网站报道,英国媒体的报道焦点可概括为四个字:对华贸易。数据显示,2016年,英国对华进出口总额接近600亿英镑,贸易赤字逾250亿英镑。

  伴随梅访华的,有担任与欧盟之本国家会谈的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还有50名来自金融界等的企业担任人。路透社报道援用中英贸易协会总裁卢墨雪的话说:“英国得抓住时机。”

  彭博旧事社则从中国人出境旅游的爆炸式增长中看到了机遇。据彭博旧事社网站1月29日报道,依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6年,中国人境外旅游收入增至261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21%),较2015年增长12%,是十年前的11倍。2016年,出境旅游人数添加6%,到达1.35亿人次。诸如此类的数据稳固了中国自2012年以来不断拥有的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位置。

  报道指出,跨国连锁酒店、旅游效劳公司、航空公司以及本国朴素品牌批发商都应该从这一趋向中受害。而且,中国人出境旅游是中国人海内投资和消费的前兆。这将有助于在目的地国度发明少量失业时机。

  “为人类福祉做奉献”

  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地方。坚决推进经济全球化、积极推进巴黎气候协议、提出“一带一路”建议……中国用本人的智慧与担当为世界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妙将来。对东方妖魔化中国的言论,这一切正是最好的回应。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称,中国追求扩展本身经济利益无可厚非,美国和英国在20世纪也是普通无二,这没有什么猎奇怪的。东方国度不应把中国的行为歪曲为“追求统治世界”,而应将其视为应战与机遇并存。

  英国亚洲之家主席葛霖近日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宣布文章《在美国步履踉跄、欧洲走向衰落之际,向东看到将来》。文章称,中国正在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议,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经济开展项目。当然,它将需求破费几十年工夫,但整个欧亚大陆的连通性将大大提升,以史无前例的方式推进商业并为人类福祉做奉献。

  世界看好中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9日报道,依据中国美国商会最新的年度调查,相比一年前,美国企业对中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国的商业前景愈加悲观。这份对411家企业的调查发现,46%的企业置信将来3年中国政府会努力于进一步放开本国投资,这一比例高于去年的34%。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月30日登载《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一文,作者为前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文章称,中国近期发布的2017年国民消费总值数据证明:中国戏剧性的崛起没有放缓,中国在国际经济中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不时展示大国担当。

  彭博旧事社网站报道,中国指导人先是在1月22日致信一拉美和加勒比国度指导人会议,要求建立“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1月26日,中国发布首份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标志性方案由此成为真正的全球方案。

  正如葛霖所说,在19世纪的美国,针对那些雄心勃勃者的口号是“去西部吧,年老人”。对21世纪来说,这个口号无疑应该是“去西方吧,年老人”。(记者 张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