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政绩岂能靠包装(人民论坛)

作者:丁阳一 2018年01月31日 热点话题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谈及文章写作之道,以为只要“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才干抵达“古之立言者”的境界。“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对内在修为的注重,常为后世所称道。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文章写得出彩,源自学问的增长、涵养的提升,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与之相反,假如只看表面、不重内核,只能靠华美的包装、浅层的技巧点缀门面。比方曾盛行一时的骈体文,虽“讲求对偶和声律,运用很多典故”,但“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遭到很多限制”。这种堆砌词藻、意少词多的文体,迂腐陈腐、陷于窠臼,注定一步步走向衰落。

  好像作文需“陈言务去”,写出“滋味与成色”,干任务也必需有一说一,不掺水分。但是,在一些中央和部门,干部任务中“爱写骈体文”还颇有市场。譬如,有的干部习气于过度包装成果,把很多工夫和精神放在“资料丑化”上。政策刚出台,成效就汇总好了;义务才布置,效果就整理好了;活动刚展开,经历就总结好了……兵马未动、“资料”先行,反映出局部干部对任务望其速成、惑于势利的倾向。这种故弄玄虚的消极思想、深谋远虑的急躁心态,非常值得警觉。

  心思学以为,人一旦做出某种选择,惯性的力气会使其不时强化;若缺乏抵抗的认识和才能,随便走不出已构成的行为途径。理想中,一些人不愿在“里子”上下功夫,喜欢用朴实的资料来粉饰任务成果,固然与监视、考核机制等不健全有关系,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还是源于客观上的模糊看法。一些人不愿付出临时而艰辛的努力,对本身身手缺乏感到恐慌,便希图以外表光鲜的效果充任无所作为的遮羞布。久而久之,不只会给任务注水、损害群众利益,也容易形成“劣币驱赶良币”效应,损伤踏实干事者的积极性。

  最好的“包装”,永远都是实绩。为官一任,切不可让“资料政绩”架空落实,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王伯祥以富民强县为己任,把蔬菜产业做成金字招牌,被赞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典范;姜仕坤在贵州晴隆6年行程60万公里,照亮外地32万人民脱贫致富的前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民书记”。他们在任上不求显绩、专注实绩,以挽起裤腿干任务、扑下身子抓落实的肉体形态,尽一切能够改良任务、为老百姓谋福祉。这样的干部写就的“文章”,即使没有任何雕琢、修饰,也能被群众记在心头。

  “墙上芦苇,虎头蛇尾基础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曾援用一副对联,批判“虚有其表、脆而不坚”的不良习尚,为那些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人画像。兴伪事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者自受其害,举动派博得将来。以真诚书写忠实、用实干托举开展,我们才干把为人民效劳这篇大文章,真正写进广阔群众的心田里。(尉承栋)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3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