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礼尚往来”需副本清源

作者:何阳一 2018年01月31日 热点话题

  原标题:“礼尚往来”需副本清源

  春节将至,正是合家团聚的幸福时辰,也是礼尚往来的重要节点。但越是重要节日,党员干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部们越应坚持警觉,绷紧纪律这根弦。假如庸俗化了解“礼尚往来”,得到了思想上的廉洁底线,后果只能是堕落蜕化。正如日前媒体刊载的一名落马官员在忏悔书中所分析:“享用多了,眼界高了,因此对逢年过节收红包当作正常的礼尚往来,金钱的贪欲随之就见诸举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亲戚冤家之间历来都有节日互相走动的传统。《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追根溯源,礼尚往来注重的是在礼节上有来有往,换句话说就是你对我怎样样,我也对你怎样样,强调的是对等。几千年延续上去,这种传统风俗早已不得人心,所以在婚丧嫁娶、寿辰生子、逢年过节等时分,亲朋好友之间免不了走动走动,包个红包、凑点份子钱、送点节礼。这种礼尚往来以感情为纽带,次要是在交往之间增强联络、增进感情,属于正常的人之常情。

  不过,礼尚往来在某些人群中曾经不再原汁原味了,而是变得越来越庸俗化。表现有二:一是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生活的日趋成熟,芝麻信用高分和良好的个人征信记录,不仅可以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延伸你的财富,更能大大便利我们的生活。自觉攀比,在“礼”上大做文章,信仰“礼重情意重”;二是交往不对等,目的不地道,把“礼尚往来”当成了搞不正之风的幌子。这些都有悖礼尚往来的真理,面前也尽是利益,毫无礼仪可言。以后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就有庸俗化了解“礼尚往来”的成分在内。特别是对一些落马官员来说,许多时分都是打着“礼尚往来”的旗帜收行贿赂,借以到达权钱买卖、权利变现的不可告人目的。信心丧失、贪欲作祟、底线失守,外表上的“礼尚往来”基本无法掩盖实质上的“糜烂蜕变”。

  《中国共产党纪律奖励条例》不触及正常的礼尚往来,但对“收受分明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的”,明白规则要予以纪律奖励。条例没有复杂“一刀切”,所谓“分明超出正常礼尚往来”,也次要基于两种状况:一是在礼节上考究有来有往,不能只来不往;二是分明超出了外地正常经济程度、习俗习气、团体经济才能的礼品、礼金价值。举例来说,假定甲常常承受乙的送礼却历来没有回过礼,或许甲给乙送礼500元,乙给甲送礼5000元,一段工夫内“礼尚往来”的天平总是倾向甲,这面前的动机就不只仅是单纯的人情了。终究是礼尚往来还是收行贿赂,很多时分不难区分,关键就看心思的防线能否守得住。

  人情是人情,纪律是纪律。这两头有着明白的界线,不应混杂,也不容模糊。从不少落马官员的忏悔中,不难读懂廉洁底线的失守往往就是从收受红包开端的。看似是人情往来,其实是堕落收购。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严查节日糜烂成绩,对婚丧嫁娶事宜也有相应规则,目的都是为了加大监视执纪问责力度,营建风清气正的节日习尚。“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员干部崇廉拒腐,防止被“围猎”,就要盲目在人情和纪律之间划出红线,就要对“礼尚往来”副本清源,剔除其中的“物”与“利”,堂堂正正做人、清洁白白为官。(丁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