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发布“长江学者”涉嫌造假事情再调查结论
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论文撰写有疏漏

材料图:李红良教授(左)和王志华教授(右) 杜巍巍 摄
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长江学者”李红良被该校一名“千人方案”专家告发论文涉嫌造假事情有了最新停顿。
明天,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发布《关于李红良团队被告发学术不端的调查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称,李红良团队被告发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进程中存在一般疏漏”。
被指涉嫌造假的论文系该校根底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植物实验中心主任李红良团队此前宣布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植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经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武汉大学称,2017年4月,该校学术委员会开端接到关于李红良团队在相关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匿名告发,随即按《武汉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启动学术调查。在此根底上,学术委员会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停止调查。
2017年12月1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3名校外院士组成的5人专家组对李红良团队上述两篇论文停止了学术调查。专家组分歧以为“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长江学者论文被指涉嫌造假
最近的波涛,则起于2018年1月。
1月18日,微信大众号“知识分子”发布文章《“千人方案”专家告发武大“长江学者”论文涉嫌造假调查》。文章称,该公号核实身份的武汉大学一名“千人方案”特聘专家,告发该校根底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李红良两篇论文涉嫌造假,内容包括相关猴子实验周期缺乏、关键实验用猴数量缺乏等方面。
1月18日22时21分,武汉大学经过官方微博发布《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声明》,初次予以回应。
上述声明称,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遵守学术诚信,对学术不端采取零容忍态度,将独立对李红良团队相关论文作出严谨评价。依据网络文章中提出的质疑,学术委员会将再次组织专家停止鉴定和评判,评价结论将地下发布。
1月19日,武汉大学有关方面披露,告发人系该校“千人方案”学者霍文哲。
武汉大学官网的师资引见信息显示,霍文哲现为武汉大学根底医学院教授,国度“千人方案”当选者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同时也是美国坦普尔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终身正教授,解剖及细胞生物学系正教授。
质疑次要聚焦在相关猴子实验周期缺乏、关键实验用猴数量缺乏等方面。
“知识分子”上述文章中,告发人提出:一是实验时长缺乏,论文提到的50只猴抵达武汉大学形式植物研讨所的日期为2016年3月2日,经两周顺应期后,3月16日检测各项生理目标,同年5月6日给50只猴子停止了四周静脉AAV注射,告发人依据广西林业厅官网地下信息及几名实验参与者的描绘,揣测至两篇文章投稿的9月9日、10月2日,实验时长仅为20周左右,并未到达论文声称的30周和32周。
二是,肝脏门静脉注射的猴子数量缺乏。告发人据其掌握的来自李红良实验室的注射记载表,以为论文投出前1个月,实验人员只意味性地做了4只猴的注射,而论文描绘注射的猴子数量是26只。
1月18日晚间,李红良团队经过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3份声明,辨别为:猴实验关键节点流程图及阐明;猴实验30周、32周的阐明;用猴数量的阐明。
上述声明及李红良团队后来在承受《中国迷信报》采访的回应称,该实验中初次对实验猴注射AAV8的工夫并不是告发人所述的5月6日,而是3月17日至26日。
该团队称,从3月17日至26日实验正式开端,到8月10日,实验停止20周,李红良课题组在9月9日和10月2日投出两篇文章时,运用了这一工夫段的实验数据,并在稿件中明白表述为“20 weeks”(20周)。文章投出后,实验并没有立刻中止,而是持续对实验猴予以高脂饮食,以期研讨更远期的医治效果。
据李红良课题组陈说,课题组于10月18日至20日实验停止到30周时停止CFLAR(S1)医治效果评价;10月29日实验停止到32周时停止Tmbim1医治效果评价。
其间,审稿人前往的意见建议更新更远期医治效果的数据,课题组应要求将论文中相应实验猴医治数据更新后提交,即文章最终宣布的数据。
李红良称实验数据与论文表述分歧
李红良以为,告发人不清楚论文投稿和回修进程数据更新状况。
此外,关于两篇论文的实验用猴数量,该团队称,购回的50只实验用猴中,有32只参与相关实验,剩余的18只被布置给其他课题实验运用。32只猴按“12、10、10”比例分3组注射不同病毒,每组中两只停止正常饮食喂养,其他停止高脂饮食喂养并停止察看。因而,相关实验数据总共来自26只猴,与论文表述分歧。
对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与李红良团队的上述回应,霍文哲随后经过“知识分子”称,李红良团队提供的工夫点解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释(文章投出后,依据审稿人建议又加了10周或12周的实验周期)不契合迷信实验设计的知识,更不契合实验植物伦理要求;李红良团队提供的一张“关键工夫节点流程图”不能证明他的任何实验,除非提供有实验人员签名的原始实验记载/手术记载;依据李提供的审稿人评语,高脂饮食喂养20周的工夫太短,非酒精性肝脂肪病变还未发作,“不清楚李为什么在猴肝脏还没呈现NASH(脂肪性肝炎)的第20周就匆忙投稿了”;李应该提供一切审稿人的完好审稿意见及收到审稿意见的工夫,这对判别他所说的最终工夫点(30周、32周)有重要作用等。
此外,霍文哲对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第一次鉴定李红良团队无科研数据伪造行为提出了异议,质疑鉴定的公正性。在承受媒体采访时,他称,专家都是校方外部组织的,该当敦促校方从校外延聘专家,组织第三方专家。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1月29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发布再调查意见。
意见称,针对2018年1月呈现的新质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2018年1月26日召开主任委员扩展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士)、3名在校副主任(含1名同行院士)、1名校学术委员会同行院士委员参与会议,另行约请了校外7名同行专家(含两名院士)和校内两名同行专家参与了会议。会议再次对告发内容停止了调查和质询。
意见称,告发触及的实验猴的请求、购置、运输、豢养以及实验全进程均有原始证明资料和实验记载,手续完全,没有发现造假行为。
告发触及的宣布在《美国迷信院院报》(PNAS)PGS5论文中的一般图片成绩,李红良团队已经过正常顺序与编辑部停止联络更正;告发触及的《自然·医学》论文中的一般图片在线版与正式版的不分歧性,属于出版进程中的编辑和校正成绩。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以为:李红良团队被告发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进程中存在一般疏漏,建议当前愈加严谨细致。
“武汉大学很注重这次赞扬,处置也很及时。”明天,中国迷信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教授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李德仁称,首先要调查清楚是学术不端行为还是学术疏漏。对这类赞扬,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秉承3个准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全体师生员工不准造假;有赞扬就组织威望专家实事求是调查,对被赞扬人不将就、不庇护、不冤枉;武汉大学作为国度双一流建立的大学,一切科研人员、师生均应勤劳努力严谨任务,支持急躁、急于求成。
地下材料显示,近年,李红良团队延续宣布多篇论文。李德仁曾当面讯问,失掉的答复是,李红良团队做这方面的研讨超越十年,团队比拟大,跟国际外有很多协作,最近“属效果迸发期”。
在李德仁看来,迷信研讨自身是复杂进程,是不时理论、看法的进程。任务中呈现一些疏漏要矫正。这次事情,武汉大学应鼓舞全体师生员工更好地、迷信严谨地、刻苦地去从事迷信研讨,去从事人才培育,去抓双一流建立。
(朱娟娟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