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广告里的商品纷繁换上喜庆的节日包装,电商平台的“年货节”特惠如火如荼。日渐浓郁的年味儿,让在外打拼的游子也收到了“归家的讯号”。
不少职场新人行将迎来任务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挣了钱该给爸妈买点啥?怎样让家人晓得我混得还不错?凡此种种,让不少行将归乡的游子着实犯了难。
不只是职场新人,关于一切为人子女者来说,每次回家过年都像是一年一度的“摸底考试”,孝敬父母,照顾晚辈,置办年货,走亲访友……免不了大包小包,买这买那。不只要思索周全,照顾到不同年龄群体,更要结合团体爱好和需求,妥帖细致。
还有个“贫贱还乡”的风俗。思索到东西买得少买得廉价,会看上去有些“掉价”,有人在返乡时还会刻意摆摆阔气,不只满足本人小小的虚荣心,也为回应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殊不知这样一来,本人受累不说,也是对父母心思的误读。
带什么回家、拿什么孝敬父母,始于子女的拳拳孝心,却碍于诸多理想要素,似乎总欠点火候。上次给妈妈买的裙子还没剪吊牌,是不是尺寸不对?给爸爸带的几盒保健品也没怎样见他吃,是不是不够高档?其实,静下心想想就晓得,父母盼你回家过年,盼的是团聚和陪伴。真正的孝与爱,不能只送上几份礼物了事。空闲时别总忙着在手机上答题,多去跟父母聊会儿天;串门时抢着拎包干活,少让父母劳累费力。用相聚时的点滴关心,去填补他们一载春秋的漫长怀念与挂念,才是回家过年的真理所在。
曾有一位从洛阳到郑州打工的年老人,不小心将包裹落在公交车上,司机为取得失主信息翻开包裹,却看到这位年老人的母亲塞在包裹里的一封信:“儿子千万记住,在外干活,平安第一,哪怕你不挣钱,我们全家人只需你平安全安的!”这封信被网友誉为“暖了游子的心”,与此同时,也道出万千父母的心。纵然不是快马轻裘、荣归故里,只需推开家门说一声“我回来了”,就足以让父母暖了肺腑、红了眼眶。
往年过年回家,你想好带什么了吗?(王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