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绝不允许网游触及社会底线

作者:金俊东 2018年01月29日 热点话题

练洪洋

针对网游市场“乱象”,相关部门近日结合印发《关于严厉标准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一致部署,各地文明行政部门和文明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增强网络游戏案件操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获得初步成效。

这是一个游戏行业的黄金时代,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全体营业支出约达2189.6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23.1%,持续位居世界第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网游从概念降生到属性归位,从开展雏形到构成规模,从生疏认知到深度影响,从受众狭隘到普遍传达,已深化到大众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一种新产业的横空出生与疾速开展,必定要阅历新次序树立前的混沌期、丛林期,表现为规则缺乏、管理不善、无序竞争、价值混乱等,网游也不例外。局部游戏风格不高,存在低俗、暴力、拜金等倾向;一般作品歪曲历史、恶搞英雄,价值观念呈现偏向;局部企业主体责任缺失,低俗营销、诱导消费景象严重;对用户权益维护不力,私服外挂等侵权盗版行为屡禁不绝;网络游戏零碎平安、用户信息平安成绩突出等乱象,都可视为网游行业鱼龙混杂、鱼龙混杂的表现。

文明部近期指点多地文明执法部门查处了20起守法违规案件,发布了包括《贪玩蓝月》《极品芝麻官》等在内的6起典型案件。其中,翻开《贪玩蓝月》的相关广告宣传链接之后,页面呈现女性暴露身体的画面,并伴有低俗的举措、声响和文字内容;网游《极品芝麻官》的局部游戏情节,允许玩家“刑讯逼供”“贪污行贿”。一个游戏开发者,要无知到什么水平,才会把“贪污行贿”这种违犯国度法律、社会私德的内容写进游戏情节?虽是一般景象,也不难从中管窥网游行业之乱。要晓得,网玩耍家超越半数是青少年,任何有伤风化或违犯社会私德的内容,其害都是深远的,都是不可承受的。

网游内容监管窘境,既有规则供应滞后,也有监管效能缺乏,事前事中预先监管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都存在力有不逮景象。就监管维度,一方面,网游产业迅猛开展,网游作品如潮水般涌现,且不时新陈代谢,单靠文明行政部门和文明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力气,难免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监管者多半不是网玩耍家,对网游产品缺乏直观理解,“隔行如隔山”也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监管效能。

网游内容监管要多条腿走路,除了文明部门专职的监视人员,还可以思索把玩家招募出去。网游作品有没有违规,玩家更专业,更有发言权,监视起来也更有针对性。韩国就采取这种方式,成立“自行评级游戏产品监视团”,招募玩家充任游戏监视员。2017年5月成立之后,短短几个月,他们就反省了使用商城中的27739款手游。其中,9610款手游被定义为不合适青少年玩,遭到停运、修正评级等处置。

重典治乱,要对违背社会私德、触及社会底线的网游产品坚决说“不”,将其拉入黑名单,对违背法律的行为要提到法治的高度予以规制,不能手软。与此同时,还要集结消费商、运营商、监管者、玩家等多方力气,合力推进网络游戏转型晋级,提升网络游戏内容质量,丰厚文明外延,丰厚游戏功用。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